.2.21
上次这样抱着书在床上读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起来了,大半年前?我只记得读的上一本书是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读了大半无疾而终了,再往前也是他的《垮掉的一代》,那本则是读完了,恐怕是因为篇幅短小。在研究生刚入学的一个学期,我不知如何的迷上了“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当时一口气买下了鲍勃迪伦歌词集的中文和英文版,艾伦金斯堡的诗歌集还有就是杰克克鲁亚克的《垮掉的一代》和《在路上》。可是最终翻动的也只是上述的两本书,歌词由于对迪伦的歌已经烂熟于耳便无兴趣再翻开来看,金斯堡的诗译文读起来也兴味索然。
春节回家,发现床头堆着一摞书,回忆起之前回家总会去书店挑选一两本想读的书在假期读完,越近则发现书在增多却没有都读完,懊悔之余也感到有点可惜。今天晚上在结束了其他事情之后,我重新审视起床头的这几本书,从上至下分别是《挪威的森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以及《克苏鲁神话2》,这些可能是某一次的夏天或者冬天我在家附近的书店买的吧,除了抱着猎奇心态读了大半的《克苏鲁神话》,其余的都只读了一两页,顿觉挫败感十足。不知何种因缘,我拿起了最上面的那本《挪威的森林》读了起来,不知是由于在学校读论文养成的习惯还是怎么,我读起来总是会时不时的翻回到最初的那页确认章节的进度,这一章还剩多少页,并且在最后停在了第四章的末尾。也不知道这种习惯是好还是不好。
内容上着重的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一些是让人认同的也有一些会比较陌生,毕竟文中的许多日常生活和我的大相径庭,不过有时也会沉默抑或大笑。不过自从读大学以来,越来越多的把娱乐的内容转到更加快速和激烈的东西上,例如游戏,视频和直播等。而对于这些不会说话的书本则是愈来愈轻视,毕竟他们不会说话提醒你来看,也不会给你感官上的快速冲击。不过仔细想想,从读书上得到的感悟总比其他的载体更加浓厚沉重,读的时候总是会加以想象和思考,似乎能体验到作者体验到的或者说是想让我们体验到的东西,这和听摇滚的时候一样,似乎和创作者产生了某种共鸣,某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在这个快的时代,感谢这些创作者能坚持下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体验。.10.14最近发现了自己当时写的草稿,回想起来今年还算对自己的陋习有所改观,可能是当时的感悟真的比较深吧。到现在我把之前的剩下的《挪威的森林》《在路上》读完了,又读了埃勒里·奎恩的《希腊棺材之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均是各个领域的佳作,也给我真的带来了许多快乐,最近却又开始读的少了,可能是事变多了。以后还得继续阅读。寒鸦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