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居,自近代以来两国唇齿相依,举案齐眉,俨然是一对纳下“投名状”的好“基友”,一直携手参与国际事务,遇祸同扛,有利均沾。克里米亚战争暴打俄罗斯,两次世界大战胖揍德意志,将挑战两国霸主地位的“刺儿头”收拾的服服帖帖;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一战后排挤美国共掌国联,攫取的利益可谓是盆盈钵满。英法两国双剑合璧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共”领风骚近百年,羡煞一大波后起的新兴之秀。
二战后,素有世界“搅屎棍”美誉的美国横加干涉欧洲事务,凭借爆表的实力外加纳粹德国的神助攻(二战灭亡法国致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硬生生拆散这对纵横世界一个多世纪的“雌雄双煞”,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英国屁颠的跑去给曾经的美国儿子当马仔,成为美国染指欧洲的排头兵。战后奉行“戴高乐主义”的法国对此大为光火,两国自此分道扬镳,此后法国三番两次的拒绝英国“入欧”,近年的英国“脱欧”,法国更是弹冠相庆,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表示遗憾的态度大相径庭,行事之诡异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翻开英法两国近千年的恩怨纠缠史,我们也便不难理解英国的寡恩薄义和法国满腔义愤了。
英国脱欧也是英法关系的缩影一、“国”之初,性本善——英法立国初期深耕睦邻之交
公元年,盛极一时的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东西中三个部分,其中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成法兰西。相比较法兰西*权的来路正宗,国王血统高贵,英吉利就相形见绌了。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后,居住在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入侵了不列颠。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国,史称“七国时代”。公元年,威塞克斯王爱格伯特灭亡六国,基本统一了英格兰。
英法立国之初,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加之英吉利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两国除了在贸易上有限的往来,双方的交流并不深入,也就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英吉利频频遭受斯堪的纳维亚人和丹麦人的入侵,隔海相望的法国并没有觊觎英吉利的表现,甚至法国王室及治下的诺曼底公国均与英国王室结有秦晋之好。相比中国历史上和亲佳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促成的唐蕃“和亲为一家”,英法立国之处的睦邻友好才是纯友谊,毕竟唐蕃会盟后两国时战时和达两百多年,而英法则和平相处两百多年。
英法立国之初形势图二、相比较相亲相爱,两国之间的世仇对抗才是主旋律
英法自立国至今,双方交战次数高达数十次,其中大规模战争也有十几场之多。其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主要有诺曼征服,百年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一)潘多拉魔盒初启——诺曼征服
年的一起突发事件打破了两国几百年的宁静,膝下无子的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在这一年去世,野心勃勃的诺曼底公爵威廉,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嚷着要求继承英国王位,威廉的诉求依据是他和忏悔者爱德华是表亲关系,他的姨祖母艾玛是爱德华的母亲,威廉以微弱的血统来主张他的权利。爱德华遗愿和英格兰中枢层都力推爱德华王后之兄哈罗德继位,但是这又违背了威廉和爱德华及哈罗德的约定,因为年威廉访英时爱德华曾许诺让威廉继承他的王位,而哈罗德被困在诺曼底公国时,在威廉的诱导下也承认过威廉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长期觊觎英国王位的威廉对哈罗德的“篡位”行径大为光火,怒不可制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举兵登陆了英格兰,兵锋直指伦敦。当时觊觎英国王位的人遍布西北欧,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首先发难,被哈德罗击败。威廉登陆英格兰后,哈罗德被迫率领疲惫的部队回援,已是强弩之末的哈德罗在年10月14日爆发的黑斯廷斯之战中战败阵亡,诺曼底公爵威廉趁胜进入伦敦加冕为英格兰国王,被称为“威廉一世”威廉征服英格兰史称“诺曼征服”,英国正式进入诺曼王朝时期,开启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
威廉一世入主英格兰后,诺曼底公爵成为英格兰国王,获得了和法国国王的同等地位。然而诺曼底公爵在法理上依然是法王的臣下,理应需要向法兰西国王效忠,法国国王则认为诺曼底公爵没有效忠他,诺曼底公爵也不甘受法王的掣肘。鸟枪换炮的威廉在年与其宗主法王腓力一世发生领土纠纷,不可一世的威廉便对母国诉诸战争,并攻占了巴黎附近的要塞芒特。只是天妒英才,眼看胜利在望威廉却意外堕马而死,可谓是活的伟大,死得窝囊。诺曼征服后,英国(盎格鲁-诺曼)与法国的*治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日益凸显,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受到战争诅咒的两国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死磕互掐。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威廉一世(二)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英法百年战争
威廉一世死后其子威廉二世继位,威廉二世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其弟亨利一世继位。不幸的是亨利一世的继承者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绝嗣,亨利一世便传位于其女玛蒂尔达公主,但是亨利一世驾崩后,王位被外甥布卢瓦伯爵斯蒂芬篡夺。经过斗争,王位在斯蒂芬驾鹤西去后由玛蒂尔达公主儿子亨利二世继承,由于不是威廉一世的男性直系子孙,诺曼王朝名存实亡,亨利二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金雀花王朝”。想当年威廉一世借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绝嗣之际纵横英格兰,晋阶称王是何等威风。竟不料有朝一日,后世子孙步了爱德华后尘,倘若威廉一世在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诺曼征服后英国国王便有了双层身份,一是英格兰国王,二是作为法王治下的公侯。“金雀花王朝”传至第七代爱德华三世时,法王腓力四世妄图收复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法国长期支持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入侵,引起英王不满;两国在羊毛贸易上的矛盾,也让法王气不打一处来。两国早看对方不顺眼,开始磨刀霍霍,扬言要比划比划,就差一个合适的借口。
腓力四世之子查理四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男性后代,法国国王绝嗣,按照法国王位继承规则,*应该落在腓力四世的外孙头上,也就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相比较威廉一世声索英国王位依靠微弱的血统和君子式的口头承诺,爱德华三世继承法国王位那是王位继承法(规则)赋予他的权利与义务,合法性十足。眼看爱德华三世就可“躺”报当年法国人夺英国王位之仇,不料法国贵族一致反对英国国王君临法兰西,于是推举腓力四世的侄子腓力六世为新国王。爱德华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于是恼羞成怒率兵攻打法国,拉开百年战争的序幕。
百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历时年,英国一度获得全胜,英王亨利五世甚至成为法国摄*王,根据条约将在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照说战争将以英国人的胜利宣告结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在同一年去世,继任者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开战端。双方就这样反复拉锯作战数十年,胜利的天平再次像英国倾斜,不料半路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圣女贞德,这位天才少女的横空出世给法国带来了希望,虽然贞德最终被出卖就义,但是唤醒了法国的民族大义,法国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将如日中天的英国彻底赶出欧洲大陆,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告终。
被上帝选中的救世主——贞德(三)同室操戈——法国大革命战争
百年战争后英法两国围绕各国王位继承和殖民地的争夺,又卷入了意大利战争,英西战争,九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两国从11世纪开始成为世仇,死磕六百多年,导火索大多是王位继承问题。可是到了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国王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国王早在光荣革命就退居幕后,两国的封建君主统治基本寿终正寝,两国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放眼当时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法国而已,资本主义面对封建主义势单力薄,按理说法国大革命英国应该倾囊相助,让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堡垒,这对于英国资产阶级*权的稳固也有积极的意义。可是英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法国大革命进行野蛮干涉,年到年牵头组织七次反法同盟,联合资本主义的刽子手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等国绞杀法国大革命。
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为什么如此热衷同室操戈,视法国的大革命为洪水猛兽,急欲除之而后快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法国大革命形势图1.法国大革命唤醒了英国的民主运动,威胁到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
英国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但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保留一些封建残余,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力是国内的新贵族阶级,国内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相比平民依然是高高在上。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在英国得不到体现,国内要求民主改革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受大革命思想影响,被英格兰征服的苏格兰,爱尔兰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日益兴起。
2.大革命威胁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商业利益
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大革命前十多年,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英国国内市场狭隘,难以消化过剩的产能,所以英国将海外殖民地和欧洲各封建国家作为英国工业品的重要倾销地。随着美国独立,英国丧失了购买力最强的殖民地,欧洲大陆的市场地位就日益凸显。而法国大革命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本主义嫩芽,开始对英国商品苛以重税,英国便丧失法国这个欧洲的重要市场。早在年时法军取得瓦尔密大捷后,乘胜吞并了比利时,对英国在欧陆的盟友荷兰造成严重威胁,而荷比两国是英国商品输入欧洲的重要窗口,法国大革命严重冲击了英国在欧陆的商业利益,
3.大革命后法国实力迅速膨胀,威胁英国的世界霸权
法国大革命具有一定的扩张倾向,拿破仑掌舵法国时表现更为激进,入侵荷兰,西班牙,奥地利,俄国等,都带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对外战争不断打击了敌对大革命的封建势力,同时给法国带来领土和资源上的巨大利益。资本主义关系在法国确立后,法国的实力也开始呈几何式增长,加上百年一遇的军事奇才拿破仑,法国一时纵横欧洲无敌手,将普鲁士和奥地利传统欧洲强国打的彻底歇菜,匍匐在拿破仑的紧身裤下,就连庞大的俄国也数次败于法国,盛极一时的拿破仑帝国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或与法国结盟,或受法国保护,只有英国和俄国在负隅顽抗。英国对欧洲大陆向来奉行“大陆均势”*策,不允许一个国家独自做大,称霸欧洲。另外拿破仑还在全球范围内同英国展开争夺,如北美,加勒比海,埃及等都有两国的博弈场。一个强盛的法兰西让英国人惴惴不安,出于对一个新兴强国的遏制,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从年到年英国组织了五次反法同盟,均被天纵英才的拿破仑瓦解,踌躇满志的拿破仑不满俄国的退盟,发起了对俄战争,结果惨遭失败,实力大损。英国“趁你病,要你命”,迫不及待的组织第六次反法同盟,骄则自误的拿破仑一败于俄国,二败于莱比锡,被迫退位。后又东山再起,可惜英雄迟暮的拿破仑再败于滑铁卢,被流放到大西洋,一代将星就此陨落。路易十八则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但是大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年的七月革命,为大革命画下不太完美的句号,资本主义最终在法国扎根。
拿破仑称霸欧洲将英国人逼入墙角三、潘多拉魔盒馈赠的希望——昙花一现的同盟
自从“诺曼征服”打开潘多拉魔盒后,英法两国饱经战火折磨,但现实和神话出奇的一致,苦难被释放后,希望被永远地留在里面。拿破仑战争的最终失败标志着法国丧失了与英国争霸世界的实力,认清事实的法国人接受世界老二的角色,放弃不切实际的称霸迷梦,世界霸主英国也舒了一口气。两国之间的和平终于迎来曙光,英法从对抗竞争逐渐转向互利合作,而俄国的兴起最终成全了英法长达百年的同盟,相比较两国的互掐火拼的六七百年,友好同盟犹如隔夜之昙花。
(一)黑海斗熊——英国搭台法国唱戏
俄国威望在拿破仑彻底淡出法国*坛后达到了顶峰,雄踞东方长期人畜无害的沙俄开始变得躁动起来,时不时的干涉各国内*,刷一刷存在感,由于在绞杀欧洲革命的活动中表现出众,被“美誉”为“欧洲宪兵”。俄国在欧洲喧宾夺主的活动让英国人怀恨在心,英国人有的放矢的筹划了一场针对俄国的“合纵”,它将眼光投向了近东的克里米亚,在那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正在与沙俄扳手腕。在英国的怂恿下,法国加入了英国的“合纵”向俄国寻仇,两国通过一些列小动作成功激怒俄国与之断交,随后又向俄国发出极为苛刻的最后通牒,沙皇置之不理,英法如愿以偿对俄宣战。俄国一拳难敌四脚,被联军打得抱头乱串,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不堪其辱,羞愤自杀。英国成功获取近东统治权,法国也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克里米亚战争法国牛刀小试,复仇沙俄(二)利益均沾——主宰世界一个多世纪的英法同盟
报英国大腿尝到甜头的法国经克里米亚之战,更加坚定地维护同英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后的当年又联合对中国出兵,英法强强联合,满清岂能与之敌?丢了老巢跑去承德避暑,英法趁胜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雨果称之为夏宫),又在之后的《北京条约》狠狠地勒索了一笔。两国沆瀣一气在全世界范围内征伐抢掠,大赚特赚。英国扩张成为有史以来的最大帝国,而法国跟着英国老大混江湖,完成最终的原始资本积累,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地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九世纪末英法的工业产值被美德双双赶超,但是英法凭借着广阔的殖民地,庞大的海外资产,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英法主导的*治霸权依然在世界称王称霸,各国莫能与之争。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就是打破英法掌控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就是英法同盟。一战后在国际事务崭露头角的美国,妄图插手欧洲事务,谋取同英法同等的*治地位,进一步攫取世界霸权,一时欧洲人甚至把他当成弥赛亚(圣经词语,指的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可是美国完全失败了,甚至在国联中都无法谋求同英法平等地位,一气之下拒绝加入它最先倡导建立的国联,英法则成为国联的实际操控者。英法同盟掌握世界霸权一百多年,直至二战法国陷落才被终结。
(三)貌合神离的结盟——普法战争英国隔岸观火
相比法国一厢情愿的友好共赢,英国却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法国在大革命后一直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强国,英国虽与法国结盟,对其防备之心可是有增无减,甚至是在普法战争后的二十年,英国依旧将法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所以普法战争时期英国不但没有援助法国,反而希望借助普鲁士的力量削弱法国。结果普鲁士如英国所愿,迅速击败法国,法国被迫割地赔款,普鲁士的巨大胜利和法国的惨败令英国人如梦方醒,一直防狼的英国人纵容了一只贪婪成性且日益做大的猛虎。法国的国际地位再次遭受重创,德国的欧陆霸权粉墨登场。法国的战败,英国人要负相当大的责任,英国人坐视普法二虎相争,甚至是纵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将为自身霸权的衰落埋下伏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法国的相对衰落将成为日不落帝国落幕前的预演。普鲁士——这个来自中欧的“乡巴佬”将以最疯狂的节奏,擦拭掉日不落帝国几百年的荣光。
英国人的失算成全了德国的崛起(四)来自“刺儿头的挑战”——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统一后作为新兴强国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此时的世界几乎被英法瓜分完毕,德国的扩张势必与英法发生激烈碰撞。法国跌落世界第二的神坛后,对英国的威胁大为减小,而来自德国的挑战令英国人坐立不安,疲于应付。在德国这一粘合剂的作用下,英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铁杆盟友关系。作为世界霸主的英法,崛起中的德国俨然是悬在它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德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过分刺激了英法,致使它们缺乏安全感,两国拉拢曾经的世仇俄国组成针对德国的三国协约。德国对英法的防备反应过于敏感,转身纠集奥匈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随后两大集团开始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萨拉热窝的枪声终于点燃了两个超级火药桶,经过四年的血拼,英法在美国的神助攻下,将德国打回年普法战争前的原形,可是年对英法而言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往昔,两国同盟的霸权初显崩塌的端倪。
德国被英法按倒在地,被迫唱了“征服”,而英法也折光几百年的老本,傻眼的英法耍起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小心思,通过《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和严苛的制裁。被《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危机逼上穷途末路的德国朝野认为“凡尔赛体系”是协约国集团强加给他们的耻辱。“大忽悠”希特勒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激发了全德国人的复仇心理,并将德国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疯人院”。焚林而狩的英法遭到了德国的疯狂报复,法国首当其冲,惨遭灭国后,独留英国孤掌难鸣。英国伙同美国和苏联等盟国虽然再次击败德国,但是英法两国的霸权彻底衰落,被美国和苏联取而代之。
年英法在敦刻尔克签订《敦刻尔克同盟条约》,两国宣布再次缔结军事同盟,并于年组成联军参与了苏伊士运河战争,但是两国同盟的利益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一者,美苏争霸时代的英法同盟力量虽不容小觑,但较之美苏这等超级大国仍犹萤虫之光撼当空之皓月,英法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要服从美国的世界利益。二来,北约的横空出世宣判了英法军事同盟的死刑,在北约的防卫框架下,成员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就显得是脱裤子放屁。三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基本终结了一两个国家就能把持的世界*治霸权的格局,英法同盟的*治霸权也不例外,实际上战后的英法同盟面对七十七国集团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集团组织都没有优势,加之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渗透,英法两国自保无着,遑论同盟争霸?两国缔盟不久,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两国的关系也趋于恶化,战后的英法同盟便名存实亡。
德国自损八百,伤英法“一千”四、都是自尊惹的祸——“文人相轻”式的处邻*策
二战后,英法两国遭受极大削弱,世界霸权犹如镜花水月再难重拾。两国逐渐没落为二流角色。此时的英法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首先英国的老大地位被美国攫取,就连新兴的苏维埃也不正看它一眼,存在感和法国无异。其次,英国人师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放低姿态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为美国马首是瞻,毕竟两百年前,美英是一家,英国原本就是美国的母国,现在美国“儿子”出息了,作为父母之邦,英国脸上同样光彩。英国人凭借“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自抬身价,妄图凌驾其它欧洲国家之上。最后,法国人却心里不平衡了,上溯一百年,英国耍耍老大威风也无可厚非,可是如今是何世道?英国与法国实力半斤八两,甚至今日的法国还强于英国,还真把法国人的尊严当白纸?
二战期间颜面扫地的法国,为了重拾大国的自尊,频频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地在世界刷自己的存在感。这只傲娇的高卢公鸡不肯充当美国染指世界的排头兵,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策,与美国的方针*策格格不入,甚至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叫板(疑似借美国之威名炒作自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自尊心。然而于外表现的自尊有多强烈,于内的自卑就有多深;法国虽有心与美国平起平坐,奈何造化弄人,法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过于悬殊,于是打着“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旗号联合西德等国成立欧共体,抗衡美国对欧洲的染指,欧洲各国深以为然。法国倡导建立欧共体时坚持两个重点,一是以法国为中心,确立法国在共同体中的领导地位,二是法德结成紧密的联盟,对欧洲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但是筹建欧共体时不少国家主张英国人来充当领头羊,但是英国人此时紧抱美国大腿,并不看好欧共体,英国人的傲慢与偏见成全了法德在欧共体的地位,也为自己挖了不小的坑。
戴高乐主义促成的欧盟核心及愿景示意图随着欧共体的壮大,英国人变得警觉和忧虑。它开始拉拢瑞典、丹麦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妄图抗衡欧共体。不过木已成舟,欧共体已经广泛被欧洲国家认同,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明显缺乏存在感。欧共体成立前英国实力相比法德等国本无优势,欧洲各国抱团后,英国的劣势更为凸显;独立于欧共体之外,又使得英国在地缘,*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愈发显得边缘化。当英国为自身的利益申请加入欧共体的时候,欧共体各国对英国有一种戒备心理,担心它是美国打入欧共体内部的“特洛伊木马”,毕竟筹建欧共体时受邀的英国“一开始是拒绝的”,跑去跟美国人穿同一条裤子。今日英国脱欧,对欧盟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美国人拍案叫绝,因为一个松散没落的欧盟最符合美国在欧利益。英国是否坐实了当年的“木马”角色,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法国人对英国的入欧申请更是百般刁难,公开的理由是英国与欧洲格格不入,英国会成为欧共体内部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英国偏居欧洲西北角,虽与欧陆仅有一水之隔,但是相对隔离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英伦人民独树一帜的处事风格,经上千年的演化形成当今英国*客异于常人的决策理念。英国人长期奉行“大陆均势”*策,本质上是反对欧洲大陆统一的,英国人理想中的欧洲局面是列强之间势均力敌,互相制衡。结合近年英国脱欧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法国当年的远见。法国反对英国入欧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担心英国入欧将削弱法国在欧共体中的主体地位,给英国当了一百多年的马仔,如今好不容易成为欧洲的老大,卧榻之下岂能容英国酣睡?英国虽不复当年之勇,但是在欧共体内仍有荣登大宝之资,法国人对此心知肚明。法国反对英国入欧,与英国自觉高人一等本质都是一样,都是骨子里的虚荣自尊心在作祟。
法国人强烈的自尊心在英国脱欧时又一次得以诠释,尽管法国人巴不得英国赶紧卷铺盖走人,但是就脱欧协议却是百般刁难英国,让英国洋相百出。也许法国人的逻辑就是:欧盟我说了算,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强烈的自尊心置换了英法的理智,两国在相处中形成了一种“文人相轻”式外交*策,英法互看不顺眼,谁也不服谁,原本同盟友好的关系开始趋于恶化。两国战后虽无武装冲突,但民族感情上两者一直都是相互敌对,双方舆论到现在还经常相互讥讽,可以肯定的是英法力量均势一日不结束,两国之间的敌视就不会停止。
欧盟全盛时期的成员国英法两国从立国之初的相亲相爱,在年瞬间转化成相恨相杀,连延七百多年,但在十九世纪初上演了回光返照般的睦邻友好,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回归到了世仇互掐的主题;关系转化之迅速令人始料未及,个中原因之复杂让人为之瞠目。万物诸界,莫不有道,国家之道,首推利益也;英法千年恩怨纠缠,爱恨转化,利益实乃第一推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