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首都莫斯科成为工商业活动的中心,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等城也很兴盛。在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等大城市中,到16世纪已经有二百种以上的手工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繁荣了地方市场,也增进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俄罗斯商人向南沿伏尔加河与南高加索、阿塞拜疆、伊朗、中亚等地通商;向北通过白海、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英国、荷兰通商。从英国输入的是毛织品,从俄国输出的主要是原料,如油脂、亚麻、皮货以及各种农产品。
随着城市的发展,粮食日益成为重要商品。粮食不仅满足国内城市的需要,一部分还输出国外。西欧一些城市手工业发达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仰给于外来粮食的供应,这就刺激了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封建主为了增加收入,大肆侵占农民的土地。16世纪末期与中期相比,俄罗斯中部农民的耕地减少了40%。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地区,每个农户占地面积平均由四至五俄亩减到一至一俄亩半。封建主扩大庄园,要求增加劳动人手。他们加强劳役地租,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国家则采用法律形式把封建主强占的权利加以固定。因此正当西欧国家如英国、尼德兰等由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时期,俄国却加强了劳役地租,逐步确立起农奴制度。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俄国16世纪的社会经济
大封建主经营的庄园经济,由于生产组织落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小封建主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经济获利较多,但是他们的土地较少,迫切要求把土地从大封建庄园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培植支持王权的力量,和大贵族的分裂倾向作斗争,也愿意把土地分封给中小贵族。16世纪社会经济*治的发展,提出在封建主之间重新分配土地的问题,因而引起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冲突。
专制*治的巩固
15世纪末出现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是在国内市场联系还较薄弱、资本主义关系还未萌芽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并不巩固。瓦西里三世死后,伊凡四世(-年)即位,年才三岁,大贵族乘机互相纷争。*权最先落入叔伊斯基手中,后来为格林斯基夺取。格林斯基当*期间,尽废以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措施,把一部分城市和土地分给他的亲属*羽,于是俄国重新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喀山汗国就曾利用这个混乱的局面向俄罗斯侵犯。
*治上的混乱和外族的进犯,引起国内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年,莫斯科爆发反对格林斯基的起义。各地也发生人民反对大贵族和地方总督的暴动。这时伊凡四世已经成年,加冕后改称沙皇。他一手镇压起义,一手进行*治改革,加强王权,限制大贵族的专横。
封建统治阶级除大贵族外,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帮助伊凡四世推行改革的是“重臣会议”,在重臣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有贵族阿历克塞·阿达舍夫、宫廷教士西尔维斯特、大主教马卡里、王公库尔布斯基等。他们了解要使中央*权巩固,必须得到中小贵族的支持,加强中小贵族在经济和*治上的地位。
从到年,伊凡四世采取措施,限制大贵族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年颁布的新法典,把全国各地不同的法律统一起来。法典规定农民每年只准在犹利节离开主人,这样就保证了中小贵族的劳动力。年,废除总督制,改由中小地主和富裕阶层中选出的地方官和法官管理行*和司法事务。同年又颁布军役法,规定不论大贵族的世袭领地或中小贵族的采邑,每十公顷的土地必须出骑兵一名,配备全副武装。
这些改革虽然有利于巩固王权,但大贵族还未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仍然拥有大片封土,随时都在企图恢复权势。年,库尔布斯基亲王受命在立窝尼亚主持军务,因不满伊凡四世依靠中小贵族、抑制大贵族的*策,背叛伊凡,投降立陶宛,使夺取立窝尼亚的战争遭到挫败。
大贵族的叛变和立窝尼亚战争的失利,愈益表明消除大封建主割据势力的必要。年,伊凡四世采取新的*策,将全国划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普通区,由贵族所组成的“杜马”管理;一为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理。沙皇特辖区包括土地最富饶、商业最繁荣的中部地区。凡在特辖区以内的原先属于大贵族的世袭领地,一律成为王室的财产,由沙皇分赐给服军役的中小贵族。被剥夺世袭领地的大贵族,则从辽远的普通区取得土地,作为补偿。
大贵族竭力反对这项措施。伊凡四世为应付大贵族的反抗,从中小贵族中挑选一千人组成特辖军团,不久扩大到六千人。沙皇依靠特辖军团,用极残酷的手段剪除许多贵族及其亲属,因此在历史上称伊凡四世为“恐怖的伊凡”。伊凡四世建立特辖区的措施对此后俄罗斯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当时形势下,摧毁国内割据势力,把俄罗斯结合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结果之一就是加强和周围国家进行争夺的地位,逐异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
对外扩张和俄罗斯多民族国家的开始形成
16世纪中,统一的俄罗斯开始对外扩张。金账汗国瓦解后,继起的各蒙古汗国依然威胁着俄罗斯的东部和南部。在西方,波兰、立陶宛占据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西北方,强大的瑞典对诺夫哥罗德虎视眈眈;立窝尼亚骑士团虽已削弱,但占有波罗的海沿岸,控制着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海上交通。黑海北岸的土地,则为奥斯曼帝国保护下的克里米亚汗所统治。从沙俄看来,这些都是向外扩张的阻碍。
伊凡四世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年,他利用中小贵族的武装力量,两次进犯喀山汗国。第一次进攻失败后,亲率俄军十五万,攻陷喀山城,征服喀山汗国。俄国的中小贵族和教士从这次战争中分得土地,而喀山农民则被役为农奴。年,伊凡四世又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整个伏尔加河流域都并入俄罗斯,既扩大俄国东部的边疆,又控制黑海的商路,便利了对高加索、伊朗、中亚、印度的扩张。伏尔加河流域的其他民族,如玛里人、楚瓦什人、乌德摩尔特人、巴什基人、摩尔多瓦人都臣服于俄国。与此同时,西伯利亚西部的失必儿汗国也成为俄国附庸。俄罗斯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后,伊凡四世着手打开通向波罗的海的“窗户”。年1月,俄罗斯军队越过立窝尼亚边界,在几个月内占领了芬兰湾南岸的要港纳尔瓦和其它城市。波兰、立陶宛、瑞典和丹麦联合出兵阻挡。年,俄军曾获得胜利,占领波洛茨克城。但年,由于统帅库尔布斯基的叛变,俄军遭到挫败。
然而立窝尼亚战争并未终止。波兰和立陶宛为了继续和俄国作战,在年卢布林会议上联合为波兰-立陶宛国家。年,波兰-立陶宛重新发动对俄战争,夺回波洛茨克城,并侵入俄国国境。年秋,波兰军队围攻普斯科夫。同时瑞典也攻占勒佛尔城;进抵卡累利亚。年,伊凡四世与波兰订立休战协定。根据协定,俄国退还在立窝尼亚的一切征服地,波兰也交还所夺去的俄罗斯土地。年,俄国和瑞典也签订停战协定,承认沿波罗的海的科坡里、伊凡格勒等归属瑞典。
这样,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年),俄罗斯夺取海口的目的仍未实现。伊凡四世在统治末期,又开始向东方扩张。-年间,俄国打败失必儿汗国的古楚汗,并吞其领土。此后,俄罗斯以此为据点,继续东进,不断遭到西伯利亚各族人民的反抗。十七世纪中期,向东扩张的沙俄势力,还一再窥探当时属于中国境内的黑龙江口。
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从16世纪后期起,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封建主迫切需要金钱,他们一方面竭力扩大自己经营的土地,一方面加紧对农民勒索货币和实物地租。从前农民承担的义务是按照习惯规定的,这时地主不顾惯例,任意增加租额。在立窝尼亚战争期间,沙皇*府为筹备军费,数次向农民增加赋税。连年的战争使土地荒芜。-年,莫斯科省的荒地面积达84%;在诺夫哥罗德的个别地区,荒地面积竟达90%。
农民为了逃避饥荒和赋税的压迫,成群逃往南部无人居住的黑土草原地带。这些逃亡农民称为哥萨克。哥萨克对开辟顿河两岸和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地区起过积极作用。他们除从事农业外,还经常进行掠夺,因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军事组织。
农民的逃亡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缺乏,地主竞相招诱农民。为了保证地主有充足的劳动人手,伊凡四世于年颁布法令,定“禁年”制,农民当年在犹利节亦不准迁徙,以后还屡定禁年。但这种法令并不能制止农民逃亡,因此-年,*府重新调查土地和户口。农民一旦登记属于某一地主,就成为他的固定农奴。年,又颁布禁止逃亡的法令,规定官吏须协助地主追回逃亡未满五年的农民。根据同年的另一法令,地主可以对临时性的债奴长期奴役,直到主人死去为止;自由人只要为人作工半年,便沦为此人的农奴。当西欧各国农奴制逐渐绝迹的时候,俄国的农奴制反而加强起来。
农民用武装起义来回答统治阶级的压迫。他们不仅攻打地主的庄园,而且公开与官兵对抗。到17世纪初,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年,俄国境内连年发生饥荒,有的地方整村饿死。据当时的记载,仅莫斯科地区,在这几年内就饿死十二万七千人。地主、寺院、商人却借此囤积粮食,大发横财。饥饿的农民便结队攻打地主和商人。年底,有一队农民在赫洛普柯领导下,进抵莫斯科近郊。
在此以前,留里克王朝已于年绝嗣,贵族会议选举受中小贵族支持的外戚大贵族波里斯·戈都诺夫为沙皇(-年)。其他大贵族极为忌恨。当-年国内发生饥荒、农民四起暴动的时候,贵族散布谣言,说伊凡四世的幼子底米特里未死,在波兰避难,不久就要回国。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乘机支持一个伪底米特里,于年秋率兵四千进攻俄国。伪底米特里许诺胜利后把俄罗斯北方一带以及斯摩棱斯克交给波兰。各地起义农民因为不满现状,又轻信贵族散布的谣言,纷纷向伪底米特里投效。莫斯科的大贵族早想推翻戈都诺夫的统治,也力图利用伪底米特里。年6月,伪底米特里占领莫斯科,自立为沙皇。
伪底米特里进入莫斯科后,很快暴露他的真面目。他怂恿和支持波兰贵族在俄国横行不法,引起人民的痛恨。年5月,莫斯科爆发了起义,伪底米特里以及近两千波兰贵族和士兵被杀。大贵族则利用起义取得*权,推举瓦西里·叔伊斯基为沙皇(-年)。波兰封建主的第一次武装干涉遂告失败。
叔伊斯基是大贵族利益的代表,不可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各地农民纷纷发动起义。在奥卡河下游东部,有摩尔多瓦人的起义;俄罗斯南部有阿斯特拉罕的起义;西北部有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的起义。声势最大的是西南部波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农奴和哥萨克人的起义。伊凡·波洛特尼科夫出身农奴,因不堪地主的压迫逃亡到顿河流域哥萨克的住区。在年西南部农民和城市平民起义中,他成为卓越的群众领袖。他号召农民和奴仆起来反对地主,夺取地主的土地。起义军很快就发展为一支庞大的队伍。波洛特尼科夫率领起义者从普迪夫尔城出发,向莫斯科进军。10月间包围首都,向城内散发传单,号召居民反抗压迫者。这时起义的队伍已达六至十万人。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但它只是“被压迫阶级自发暴动的反映,是农民反对封建压迫的自发起义的反映”;因此它缺乏严密组织,致使别有用心的贵族混入起义队伍,最后不免失败。
对波兰和瑞典武装干涉的反抗波兰封建主利用俄国国内发生农民起义的时机,又支持第二个伪底米特里,进行侵略。年春,伪底米特里第二率领一支大部由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组成的队伍,在波尔霍夫附近打败叔伊斯基,于6月初到达莫斯科邻近的土希诺村。这时,一部分大贵族投降“土希诺沙皇”,另一部分则动摇于莫斯科和土希诺之间,反复倒戈。叔伊斯基不依靠人民的力量,却与瑞典国王缔结军事同盟,以割让芬兰湾东岸的卡累利亚为条件,企图借瑞典的援助赶走波兰军队。这种引狼人室的*策使局势更加恶化。
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年)得知瑞典援军进入俄国的消息后,率大军人侵。年秋,波兰军围攻斯摩棱斯克城。城内军民在大贵族谢英的领导下坚决抵抗,波兰军队久攻不克。西吉斯孟德三世另遣军队进攻莫斯科。年6月,波兰军队与俄瑞联军相遇于克鲁希诺村。瑞典军倒戈,俄军大败。
这时,莫斯科饥民掀起反沙皇的暴动。一些大贵族乘机推翻叔伊斯基,组成“七大贵族的*府”。新*府与波兰议和,立波兰王子弗拉底斯拉夫为沙皇,随后打开莫斯科城门,接纳波兰军队。但是议和条件并未经西吉斯孟德三世同意。他想自为沙皇,变俄罗斯为波兰的附庸,因此不准弗拉底斯拉夫去莫斯科,并扣留莫斯科贵族派来的代表团。年6月,斯摩棱斯克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抵抗,在波兰大军的围攻下终于不守。瑞典军队也于7月占领全部诺夫哥罗德。俄国面临着被瓜分和灭亡的危险。、
俄国人民挺身反对侵略者。莫斯科大教长赫尔莫根向各城市发出文告,号召人民拯救首都。最早响应的是里亚赞。年初,一支民军在小贵族廖普诺夫率领下向莫斯科挺进。莫斯科人民奋起抗敌。但因大贵族叛变,民军将领又不和协,第一次民军斗争失败。不久抗敌的中心转到尼什涅诺夫哥罗德城。公爵波尧尔斯基和市民米宁组成一支新民军。参加这支队伍的有农民和城市贫民,还有鞑靼人、玛里人、楚瓦什人和一部分哥萨克。第二次民军有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在进军莫斯科之前,已经收复大部失地。年8月,民军进迫莫斯科,在近郊粉碎波兰的援军。被围困在城内的波兰侵略军,终于在10月投降,莫斯科为民军收复。
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和农奴制的加强
莫斯科收复后,俄罗斯于年11月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大贵族、高级教士、中小贵族、哥萨克上层分子和商人代表。会上推选大贵族米海尔。罗曼诺夫为沙皇(-年),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时期(-年)。
新王朝建立时,很大一部分领土尚在波兰和瑞典军队的占领之下。年,俄军在普斯科夫附近打败瑞典军。年,双方订立斯托尔波夫和约。瑞典虽然把诺夫哥罗德归还俄国,但仍占领芬兰湾东岸的土地,隔断俄国通向波罗的海的道路。年,俄军击退波兰王子弗拉底斯拉夫向莫斯科的进攻,双方缔结休战协定。年,战争复起,俄军失利。年,双方又订波利亚诺夫卡和约,斯摩棱斯克及其他被占地区均割归波兰。
罗曼诺夫王朝恢复中央集权制,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农奴制度。米海尔·罗曼诺夫从波兰迎回他的父亲费拉累,奉为大教长,一切敕令都由沙皇和大教长联名颁发。费拉累号称“大君主”,把教权与君权集于一身,大大加强了中央*府。年,尼什涅诺夫哥罗德的农民起义,杀死贵族,焚毁村庄。同年喀山地区的鞑靼人和玛里人也起来暴动,并图与尼什涅诺夫哥罗德的起义者会合。新王朝镇压了起义。
罗曼诺夫王朝竭力保护小贵族的利益。米海尔曾以中部各县土地四万五千俄亩分封给拥立新王朝有功的小贵族,在打退弗拉底斯拉夫的进攻以后,又以大量土地酬劳军功,其中有一部分封为服役贵族的世袭领地。在*府需要金钱时,一般的领地占有者亦得纳金将封地转为世袭领地。年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世袭领地包括世代相传的、因功获得的和以纳金方式获得的三种。法典又规定封地可以继承,可以转换为世袭领地。这样,封地和世袭领地的差别日渐消失,小贵族的世袭领地日益占统治地位。土地迅速扩大的小贵族,要求加强支配农奴劳动力的权利。在16世纪末,这种权利已经存在,但是常常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被否认。沙皇*府为了满足小贵族的要求,于年宣布延长地主对逃亡农民追捕权的期限,定为十至十五年。年,又进行新的户口登记,凡登入“人口调查簿”的人一律被固定在原地。年,法律最后规定地主有无限期追捕逃亡农民的权利,寻回的农民连同其家属和全部财产都归原主。至此,农民对地主已处于完全隶属的地位。
俄罗斯的封建农奴制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沙皇是全俄第一个大地主,拥有极大的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一切大小贵族对他都自称奴仆。年的法典规定反对沙皇者处死罪,冒凟沙皇者处严刑。沙皇的行*、司法、军事机构也逐渐形成。俄罗斯已完全成为君主专制国家。
乌克兰重新合并于俄罗斯
自从年波兰与立陶宛联合为一个国家以后,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转入波兰之手。波兰贵族和教士大肆掠夺土地,推行农奴制度,并强迫农民改宗罗马正教。他们又漠视城市的自治权,任意在市场上收购货物,免税输出国外,妨碍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乌克兰人身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宗教压迫。他们还经常受到克里米亚汗国和土耳其的侵袭。不堪迫害的乌克兰人从16。世纪后期起,就不断起来反抗,成批地逃向德涅伯河下游,修筑堡垒,建立武装。他们称作查波罗什哥萨克。
年春,波格丹·赫米尔尼茨基率领查波罗什哥萨克八千人,在德涅伯河下游掀起反对波兰的起义。起义很快就扩展到乌克兰全境。赫米尔尼茨基打败波兰军,于年底进入基辅城,成为全乌克兰的首领。波兰*府因形势不利,于年次博罗夫和约中暂且承认乌克兰为一个独立行*区,归赫米尔尼茨基管辖;同时待机再战。不久,波兰背信杀死农民领袖克里沃诺夫。乌克兰人民大愤,再起反抗。年春,波兰国王率军侵入西乌克兰,赫米尔尼茨基于次年向俄罗斯要求合兵抗击。年,俄国向波兰宣战。年1月,乌克兰哥萨克代表会议在佩累雅斯拉夫城召开,通过并宣布乌克兰重新并入俄罗斯的决议。
俄罗斯与波兰经过长时期的战争后,于年订立安德鲁梭沃停战协定,德涅伯河东岸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重新归还俄国。年,俄国收回基辅。从此,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族人民又开始共同缔造统一的国家。
16世纪的俄罗斯文化
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开始形成。伊凡四世注意提倡学术,发展教育。在他统治期间,创办了第一个印刷所。伊凡四世参加编撰的《世界历史》从“创世”开始一直叙述到16。世纪。书中绘有一万六千多幅图画,说明历史,特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此外还有《世系纪》、《喀山编年史》和《莫斯科大公史》等著作。大主教马卡里集合有学之士,编纂了几部文学和历史书籍。其中最大的一部是《每月读物》(年),共十二卷,收集了当时所有的关于宗教的文献资料。
在建筑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莫斯科的沙皇宫殿克里姆林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包括一个综合的建筑群,是俄罗斯人民建筑艺术的结晶。-年,建造瓦西里,布拉任尼教堂,教堂中央大圆顶周围排列着八个小圆顶,互相映衬。这种“帐篷式”的建筑是俄罗斯艺术的特点。
波兰16世纪的社会经济概况
16世纪的波兰是东欧的大国。原有领土包括大波兰、马佐维亚和小波兰。年与立陶宛合并后,版图更加扩大。乌克兰的加利支、白俄罗斯和立夫兰(即立窝尼亚)的部分土地,皆为波兰所占有;库尔兰和普鲁士则列为藩属。但是波兰在经济方面却很落后。农业以农奴劳动为基础,工商业不发达。自14世纪以来,小贵族就有权干预市场,规定物价,对波兰工商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根据年彼得罗科夫条例,小贵族又获得免税输出农产品和输入外国商品的权利。年,国会禁止波兰商人经营对外贸易,工业品不准输出国外。外部因素也不利于波兰工商业的发展。土耳其在东南欧的扩张和东西方贸易的改道,都影响波兰的国际贸易。只有克拉科夫等少数大城中,,出现商人开设的手工工场。格但斯克是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商港,向英国、尼德兰、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输出粮食、松脂、木材、亚麻等,由国外运人呢绒、布匹、金属品和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
由于西欧各国对农产品需要的增加以及价格革命的影响,粮食价格不断上升。波兰小贵族为榨取剩余产品,出售牟利,不断扩大领地,加强农奴制度。农民份地被剥夺了四分之三,其传统权利常遭破坏。农村中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迅速增多,赋役负担也不断加重。农奴劳役每周约合四天,到16世纪末,每周六天成为常见的现象。
农奴制度是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强化起来的。年,彼得罗科夫条例取消追捕逃亡农奴的期限。16世纪初,历次法令都重申农民在没有得到领主许可时不准离开农村。和年的法令,规定只有领主才能释放农奴,逃亡农奴追回后连同其家属和全部财产都一起交还原主。年,贵族在华沙召开国会,宣布领主有权向农奴征收任何数量的地租,处理农奴的司法案件,决定农奴的宗教信仰。领主如杀死农奴,只须付少数偿金;贵族在实际上对农奴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关于波兰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连统治阶级人物也不否认。宫廷牧师彼得·斯卡尔加曾经说:“我不知道在基督教世界中,还有哪一个国家象我国这样虐待农民的。”
*治制度
波兰在16世纪虽然已经形成等级君主制,但和西欧国家不同。波兰的等级君主制实际上是对国王权力加以各种限制的贵族代议制。国王由国会选举,每经一次王位选举,大小贵族的势力就扩大一次。国王的权力微不足道,没有常备军,没有固定的税收,没有宣战、媾和的权力。国王必须每二年召集一次国会,开会后六个星期内不得解散。国家的经常行*由十六个元老组成的御前会议商讨决定。国王没有任命官吏的全权,官吏出缺,由贵族推出候补三人,择一任命。国王不得逮捕贵族或没收他们的财产。
贵族代议机构国会和地方议会在中央和地方*治中拥有很大的权力。国会分上下两院,上院代表大贵族,由高级教士和文武显贵组成。下院代表小贵族,由各地区的地方议会选派。国会有权选举国王,决定宣战、媾和和军*、财*等重大问题。波兰的国会和英、法不同,它只是贵族的代议机构,几乎没有城市代表参加。
年,国会实行“自由否决权”制,即国会的决议必须一致通过,任何一个贵族都可在国会中单独行使否决权。这种制度常常使中央*权陷于瘫痪状态。封建统治阶级各集团争夺*权的斗争,表现为部分贵族与天主教会间的冲突。从16世纪20年代起,波兰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主要由改信卡尔文派的封建主发动,他们企图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借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治地位。新教在农民中传播不广,农民的宗教信仰完全受天主教会的控制。
在城市中,特别是波麦拉尼亚的一些城市中,有一部分市民改奉路德派。年,格但斯克的城市平民在宗教改革的口号下,举行起义,但被国王残酷镇压。国王想借天主教的支持,反对贵族统治,于年允许耶稣会士进入波兰,扩大天主教的反动势力。当波兰与立陶宛合并,并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时,波兰地主利用天主教压迫信奉希腊正教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居民。许多新教贵族至此又重信天主教。
年波兰与立陶宛的合并
16世纪后期,波兰封建主向东扩张领土。西吉斯孟德二世(-年)对俄罗斯进行立窝尼亚战争,于年合并立夫兰。年,波兰封建主在卢布林召开的国会上强迫立陶宛接受新的联盟条约,这就是所谓“卢布林合并”。从此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合国家,共同成立一个国会,共戴一个由国会选出的国王,对外*策一致,对内则仍保持自治权。波兰和立陶宛各有自己的行*机关、军队和法庭。两国封建主企图利用这一联合掠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族人民,打击俄罗斯。
远在合并条约签订之前,波兰封建主就把立陶宛占有的乌克兰土地并入波兰王国。卢布林合并后,波兰贵族把乌克兰变为属地,强迫乌克兰人民放弃希腊正教,改宗天主教。
此后,波兰封建主曾利用俄国境内的农民起义和俄罗斯各贵族集团之间的冲突,几次出兵干涉俄国内*。乌克兰人民于年摆脱波兰的统治。在长期的俄波战争(-年)中,波兰最后失败,退出所侵占的俄罗斯领土。
瑞典的独立和瓦萨王朝初期的统治
16世纪初,瑞典虽然附属于丹麦,但是保有很大的独立性。-年,瑞典实际上由斯图尔家族统治。在这一时期,许多城市建立了行会制度,铜、铁矿产的出口在波罗的海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丹麦国王克里斯丁二世(-年)力图恢复对瑞典的统治,于年率军侵入瑞典,占领斯德哥尔摩。克里斯丁二世在大主教特罗尔的唆使下,实行恐怖*策,杀死瑞典贵族、教士和市民约一百人。这一暴行在瑞典历史上称为“斯德哥尔摩血案”(年11月)。
丹麦统治者的恐怖行为成为瑞典民族运动的导火线。全国各地的农民、市民、中小贵族都起来反抗丹麦的统治。出身于中等贵族的古斯道夫·瓦萨成为民族运动的领袖。他把北部达尔卡连山区的农民和矿工组织起来,并依靠汉萨城市的资助,于年掀起强大的人民起义。年6月,起义军攻入斯德哥尔摩城,宣布瑞典独立。瓦萨被推为国王,称为古斯道夫一世(-年)。但半岛南部的斯坎尼亚仍在丹麦手中。
丹麦的压榨和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瑞典的经济。瓦萨王朝统治初期,工商业仍处于停顿状态,财*支出超过收入二倍,汉萨城市的贷款又必须偿还。年6月,国王在威斯特拉斯国会上决定按照路德派的方式,改革瑞典教会。其时路德派已在瑞典传播,大主教特罗尔对丹麦人侵的支持,已使天主教失去人心,因此宗教改革顺利进行。国王借宗教改革没收所有教会和寺院的财产。
凡年以后授予教会的免税土地,一律归还原主;纳税的土地也不得保留。教产还俗使国王和贵族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和年,国王又先后颁布敕令,把空闲的土地收归己有,宣布全部土地的蕴藏属于国王。这样,瓦萨王朝不仅度过初期的财*困难,而且加强了统治权力。
对外扩张和波罗的海霸权的建立
到16世纪中叶,瑞典开始对外争夺波罗的海的霸权,几乎和所有邻国都进行过长期战争。在古斯道夫一世的儿子爱立克十四时(-年),瑞典参加立窝尼亚战争,于年夺取爱沙尼亚和立夫兰的一部分。-年,瑞典对丹麦进行历时七年的“北方战争”。16世纪末,瑞典同波兰-立陶宛国家暂时联合,瓦萨王朝的西吉斯孟德当选为波兰国王,在共同对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西吉斯孟德所进行的天主教改革不利于瑞典,查理公爵领导反抗,从瑞典赶走西吉斯孟德。年,瑞典开始与波兰争夺东波罗的海,进行长期战争。在战争期间,瑞典借口帮助沙皇叔伊斯基抵抗波兰的干涉,于年派军侵入俄国,占领诺夫哥罗德。年,诺夫哥罗德被俄国收回,但卡累利亚和英格尔曼兰归瑞典所有,瑞典控制了芬兰湾。根据年和波兰订立的条约,瑞典文扩大在立夫兰的属地,并获得里加城和库尔兰以及立陶宛、东普鲁士的若干城市。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瑞典的经济有显著的发展。16世纪末,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运往英国和荷兰等国的出口品有铜、铁、木材和皮革等。17世纪前期,采矿、冶金等工业发展很快,在造纸、冶金、军器等工业部门中已经出现了手工工场。国王古斯道夫·阿多发(-年)鼓励手工工场的发展,最早的一些大企业都有国库的投资。年,瑞典建立了和海外通商的南方公司。
结语
瑞典从年起参加三十年战争。根据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瑞典获得波麦拉尼亚,还从丹麦手中收复斯坎尼亚、哥特兰岛和挪威南部。到17世纪后期,瑞典已进入欧洲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