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崇明区人社局发布崇明区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名单,李佳琦在列,申报单位为李佳琦担任大股东的公司。客观来说,作为站在电商直播经济风口的头部主播,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落户,无论哪个城市向其伸出橄榄枝,都不让人意外。
媒体人任然认为“引进李佳琦这样的电商直播领军人物,不单单是引进一名人才,更是引入他背后所代表的产业系统和商业模式。上海目前正在打造‘品牌直播之城’,将这个行业的头牌人物揽入怀中,对于进一步确定产业优势,将发挥直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电商直播上下游和关联产业的人才吸附能力,充实整个城市的新经济人才供给。”
看到这条新闻,学姐第一反应是,得!网络直播这个考点今年还得大爆!马不停蹄滚去给大家搜集资料~话不多说,先放上真题感受一下这酸爽~
历年真题
年真题概览
1.分析“网红带货”的原因及危害(案例分析题,北京工商大学,)
2.新媒体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简答题,复旦大学,)
3.网络直播对比传统直播的特点,运作方式以及问题(论述题,上海师大,)
4.材料:网络平台主播陈一发儿和莉哥在直播中侮辱国旗国歌调侃民族悲痛历史,相关平台公布惩治措施包括禁封直播空间、冻结账号、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请结合这一材料写一篇评论。(评论,大连理工,)
5.假如你是某知名网络直播平台的人气美食主播,请设计一套90分钟的美食直播方案。
(包括前期准备和内容设计)(综合运用,四川大学,)
年真题概览
1.直播(名词解释,上大,)
2.媒介事件的内涵及在建国70周年直播的应用(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
3.网络直播的新传播模式的特点(论述题,浙大,)
4.论述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述题,暨南大学,)
5.分析材料,说明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题,河北大学,)
6.电商直播与网红带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材料分析,辽宁大学,)
7.淘宝直播推广产品的营销策略(实务题,北京邮电大学,)
8.直播策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实务题,中国人民大学,)
从上面的真题可以看到,网络直播的考察形式非常丰富,涵盖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实务题等各类形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大学以综合运用的方式考察直播,学姐的朋友说当时在考场上看到让写“美食直播方案”整个人都懵了,深呼吸了好几下平复心情。应对这类格外灵活的考题,关键还在于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你对直播的了解仅限于能背出名词解释,那就很悬了。
从考察数量上来讲,从年到年,关于直播的题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学姐预测年依旧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考点。疫情期间,不管是二月爆火的“云监工”“慢直播”,在线教育,还是“小朱配琦”直播带货,作为电商直播领军人物的李佳琦落户上海,这些都与“网络直播”息息相关。
网络直播的发展与特点
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一时间,从工作到学习,再到日常休闲,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类“直播”。无论是开“直播”还是观看“直播”,年的“直播”可谓真正走近了大众生活。
传统的互联网直播即直播1.0时代由于依赖于有线网络和台式电脑,直播的“玩法”往往较为单一,且直播的空间与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移动互联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直播”,由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携带和使用的方便与灵活,大大突破了以往直播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在移动网络下实现随时随地的直播,并且在“玩法”上也不断推陈出新、自我完善。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优势与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直播”,成为能够撼动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的一种新业务。
根据年易观智库的报告,直播是指“依托网页或者客户端技术搭建虚拟现实平台,以主播(主要是草根达人)提供表演、创作、展示以及支持主播与用户之间互动打赏的平台,是一种基于视频直播技术的互动形式”。
喻国明老师认为,网络直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直播技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扩大了人的自主选择权
一方面以草根为主体的直播形式,是对于传统视频中由精英阶层、组织化传播体系、报道重要事件和重大场景的传播形式的颠覆。在传统视频报道中,普通老百姓作为受众一方无法直接(出镜)表达。直播的出现,有益于社会生活中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多元对话。经过“文字—语音—图片/表情—短视频—直播视频”的演变过程,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场域中人人都成为拥有“麦克风”和“摄像机”的传播者。
另一方面,直播正成为人们最常见的娱乐社交手段。除了观看直播内容,直播带来自我表达门槛的降低和自我表达效果的大幅提升,让使用直播也成为主要的和可以便捷地使用的视频社交的重要方式。
2.网络直播技术提供了场景价值,极大拓展了人的连接方式和体验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越来越成为承载人的需要、生活空间、市场价值的新的承载物。在直播的传播形态下,人们可以透过某些直播所构建起来的场景,形成一种集体的宣泄,从而获得情绪的减压。概言之,直播构建了未来消费和生活的种种新的场景。随着直播成为目前互联网的一大流量入口,很多的企业和厂商都在青睐直播所创造的全新价值。
视频直播本身对于人类生活游戏规则的改变也是重大的。过去由于全球通讯的发展,形成“地球村”的概念,而直播所代表的互联网视频的即时在线传播,形成了时间消灭空间、构成“空间坍塌”的态势。人与人之间远隔千里,却能获得如同耳鬓厮磨、息息相关的接触感受。
3.网络直播技术有助于虚拟内容创业,扩张了人的社会实践空间
围绕直播这一平台,形成了一个由“网红”经纪产业、演艺/体育/时尚/娱乐/游戏产业、电商平台、粉丝经济、视频直播技术服务产业、手机/VR/应用产业等相互交织的“产业网络”。从盈利模式来看,除去既有的“打赏”模式之外,直播还可以与线上电商、社交平台以及线下企业相结合,形成诸如“直播+社交”“直播+游戏”“直播+培训”“直播+购物”等模式,拓宽内容资源的变现渠道。
“网络直播+”模式的崛起
当前,各种“直播+产业”的探索正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直播+产业”不仅为“产业”带来了流量变现的一种新商业模式;同时,也带动了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升级与扩展。
网络直播+教育
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面对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各类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一般来说,教学交互是远程学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远程学习是否发生及发生的水平。因而,如何打破线上学习交互性不足的困境,成为线上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其支持下直播技术开始被引入教育领域,诞生了“直播+教育”这样一种新的“互联网+”学习形式。“直播+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开展教育,利用直播技术实现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连通,它的产生与直播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直播+教育”打破了“面对面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者与学习者时时交互、沟通,它较好地弥补了线上学习交互性差的不足。其次,“直播+教育”不仅让学习更能满足个性需要,还能够扩大名师的影响范围并促进教育公平。在直播技术的支持下,名师能将自己的教学服务输送到任何所需要的地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随着5G在我国的商用,直播互动的教学形式将会更多地运用到在线教育中来,目前存在的如画面不流畅、内容延迟等痛点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网络直播+电商
作为网络消费模式创新,直播电商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不断拓展网络消费空间。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3月,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占网购用户的37.2%,占直播用户的47.3%。直播电商通过“内容种草53”、实时互动的方式激活用户感性消费,提升购买转化率和用户体验。
“直播+电商”模式造就的电商直播适时弥补了电商平台对于商品展示的不足,让商品的相关信息变得更加立体直观,极大地满足了观看直播的用户对商品在购买前的了解需求,也让用户的购物体验变得更加真实有趣。
“直播带货”在依旧热度不减。“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模式,在疫情期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商直播对扶贫助农的重要作用也越发凸显。多地县长变身“网红”直播间“带货”,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摇旗助威,一场直播销售脐橙约6万斤、32秒卖出当地知名品牌烧鸡多只等新闻不绝于耳;“小朱配琦”组合专场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卖出总价值万元的湖北商品……这些让人们见识到了电商的巨大威力,也展示了“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的广阔前景。
慢直播
网络慢直播可以追溯到“慢电视”节目的兴起,年,第一期慢直播节目《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由挪威广播公司(NRK)策划播出,直播的内容是利用固定镜头记录一列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开往卑尔根市的火车穿过雪山雾谷和隧道的全过程,这一长达7小时的直播在当时吸引了挪威万观众的观看。挪威“慢电视”节目的创办人托马斯·海鲁姆在TED演讲中曾说:“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节目,却让人迷得无可救药。”
慢直播自身的慢节奏、真实感的传播符号特征让观众在信息爆炸的快节奏生活空间中获得了放松与陪伴,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情感依附。随着社交媒体的逐渐兴起,慢直播从电视转向了网络。
在快直播与短视频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形式简单、节奏平稳的慢直播崭露头角,呈现出逆流而上的发展势。近几年国内慢直播集中应用于旅游场景、休闲娱乐的场景中。年,央视网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开办了IPANDA熊猫频道,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日常生活,每只熊猫都收获了大量粉丝。
作为一个热词,“慢直播”在今年二月份就爆火了一次。医院医院建造过程进行了慢直播,超万网友化身“云监工”,共同见证了“中国速度”。今年4月份,在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60周年之际,中国移动重磅推出了云端看珠峰4K+VR慢直播活动,在雪域高原带你VR云游世界屋脊,度全景实时直播珠穆朗玛峰,24小时不间断实时呈现珠峰的壮美景象,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海拔最高的慢直播。
网络直播的问题
1.内容过度低俗,影响社会风气
网络社交的匿名性、私密性特点,使得网络直播变成大众释放欲望的窗口。直播门槛低、监管难、市场激烈竞争、利益驱使是导致乱象频出、涉h涉暴频发的诱因之一。一方面从业门槛低,为博取眼球,部分主播以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博取注意力;另一方面,民众的窥私欲也驱动直播内容频频秀下限。随着互联网普及率逐步增高,用户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是目前网络直播最大的隐患,而这种隐患对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危害越来越大。
2.运营模式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网络直播平台数量逐步增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平台用户日趋增长,但运营模式大同小异。目前,网络直播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打赏、广告、“带货”分成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明星、名人直播“带货”,成为目前直播平台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当下,网络直播平台带宽、主播签约成本高昂,如何探寻新的盈利增长点、形成良性发展模式已是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下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3.平台管理存在漏洞,监管亟需增强
在互联网经济巨大的“风口”下,尽管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模式趋同,但其巨大可想象的市场空间仍然吸引了巨额资本的加持,网络直播市场的竞争呈白热化状态。
根据年2月QuestMobileTRUTH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典型平台的直播用户都以年轻用户为主,其中,抖音和快手的直播用户集中在19~35岁,而B站24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81.5%。可见,抖音、快手、B站等一线头部平台收割了大量的青年主流消费群体,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而网络平台为了数据好看,利用技术手段造假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网络直播发展现状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0亿,较年底增长1.63亿,占网民整体的62.0%。
网络直播行业在年延续了创新发展态势,行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内容品类方面,电商直播蓬勃发展。虽然真人秀直播、游戏直播等传统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但电商直播的兴起为行业整体用户规模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内容与变现方式。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陆续涉足该领域,将实体商品交易与互动直播形式进行融合,提升了用户消费体验与粘性。此外,电商直播拉动农产品销售,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市场发展方面,网络直播回归理性发展轨道。年,随着资本市场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投资力度逐渐降低,传统网络直播平台优胜劣汰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财务报告数据显示,YY、陌陌、斗鱼、虎牙等已经上市的大型直播平台的营收在年前三季度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以斗鱼和虎牙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营收增幅分别达到.3%和87.0%,而部分中小型平台则因融资困难退出市场。
在行业监管方面,相关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针对直播过程中的账号监管、主播着装、用户举报等问题,地方行业协会联合网络直播平台发布了《网络直播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直播主播管理规范》,成为我国直播行业出台并实施的首批团体标准。二是针对电商直播中出现的产品质量和夸大宣传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在10月发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电商直播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网络直播未来发展趋势
1.场景生活化,直播内容更亲近
在内容决定网络直播生死存亡的今天,各大平台已开始致力于内容的延伸和扩充,结合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利用网络直播的新形式,同台唱戏、绽放光彩。多种媒介的融合为信息内容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直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多地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释放网络直播的活力。
2.技术革新,呈现方式更新颖
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解决VR直播中的带宽、清晰度、舒适度等问题,再加上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等新技术,民众使用网络直播的体验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种不一样的直播体验,将延伸直播平台的产业链条,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盈利点。
3.融合创新,跨界合作更密切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民直播的无限可能,使直播成为一种品牌塑造及营销推广的手段。“直播+”增加的不仅是各个垂直领域的内容,还有不同领域、界别的场景塑造,使民众可以身临其境,扩展体验范围。“直播+”的优势在于更贴近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全新的感官刺激,知名主播的推荐,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减少中间环节,将平台粉丝直接转化为潜在用户,使品牌营销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同时,通过平台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也为主播提高曝光度,形成明星效应,相较于传统媒介的线性传播更具优势。“直播+明星+品牌”形成循环,借助明星增加曝光率,借助平台直切产品放大品牌价值,短时间内形成的品牌效应又提高了平台价值。循环往复、逐渐形成闭环,跨界合作将成为直播领域新形态。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喻国明,《从技术逻辑到社交平台:视频直播新形态的价值探讨》
2.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刘佳,《“直播+教育”:“互联网+”学习的新形式与价值探究》
4.邵婉霞,《“新闻+慢直播”的融合与创新实践》
5.王彤,《5G时代网络直播的趋势与规制》
6.新京报评论,《李佳琦落户上海:对“特殊人才”定义就该与时共进|新京报快评》
作者:简抒
编辑:简抒
主编:羽生
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