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为了不惜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死,是当你真的为此付出的时候,死亦无所谓了。
——张昕宇《侣行》
摩加迪沙,是一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并为索马里的首都。回顾历史,摩加迪沙是一座热带海滨城市,充满着东方阿拉伯的情调,而如今的摩加迪沙,到处充斥着内乱,反叛,战火随处可见,街上人人带着枪支,恐怖充斥着这座城市。
当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是把枪口对准我们;如果他手里没有枪,则会回敬我们一个割喉的手势。
非去不可的理由
世界上最恐怖的城市、海盗天堂这些赋予摩加迪沙的名号并非虚有其名,(张昕宇)一伙去往摩加迪沙是一场穿着防弹衣飞越亚丁湾的恐怖飞行之旅。
从北京出发,中转迪拜,经停吉布提,终达摩加迪沙。从吉布提飞往摩加迪沙的飞机一般两星期才飞一趟,而且基本没有外人前往摩加迪沙,这场飞行之旅除了飞机破败不堪,更是时刻会有被击落的可能。
飞机,是一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淘汰的苏联客机,破到令人难以想象:机身锈迹斑斑,千疮百孔,真是子弹孔!完全有理由相信它是从“二战”博物馆里淘出来的。
飞机成功降落,一名回家的女乘客兴奋的这样说道“难道你们不觉得高兴吗?第一我们没有被击落,第二我们没有坠毁,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一切都让摩加迪沙显得更加恐怖!
刚下飞机,一伙就举着手,被一群手持枪械的人齐刷刷围住,一伙只能不知所措地站着,经过交涉才发现这是他们安保队,虚惊一场。
我们安保队一共有八个人,装备是一辆轮式装甲车、一辆小型运兵车、两支AK47、一架重型机枪、六把沙鹰和几只手枪以及若干弹药......
不容易啊,我么还真的到索马里了,到摩加迪沙了。
一部美国经典大片《黑鹰坠落》,不可一世的美军精锐,在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被看似乌合之众的索马里民兵痛击,遭遇美军特种兵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片尾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因为这部影片,我对索马里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一颗想去实地探访这座恐怖之都的种子,那时候就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
这也许就是电影/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吧。
寻找“黑鹰坠落”现场
摩加迪沙城市不大,市区面积只有20多平方公里,大约万人口。面积不到北京的1/,也就海淀区的1/20左右,人口跟一个大兴区差不多。当然4个中国人来了摩加迪沙,整个城市也都知道了,不出所料的一伙被当地武装分子盯上了,为了确保安全,一伙及时更换了安保队长,且增添了安保人员。
站在“黑鹰坠落”的现场,鼎鼎大名的“摩加迪沙之战”的主战场,周围没有完整的建筑,门窗已经腐烂光了,墙壁和破洞上,也呈现风化景象。
眼前的一切虚化开了,幻灯片似的闪过电影里的镜头,我都有些恍惚了,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现实里,还是电影里。
仿佛我们就深陷那场战争的漩涡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感觉和大片一样。周围炮火纷飞,子弹呼啸,战机盘旋。
“年,这里发生了交火,死了很多很多人,”安保队长指着黑鹰坠落点正对门的一所房子,说,“这就是我原来的房子,在那次交火中被炸掉了,我的两个兄弟也在那一次冲突中死掉了。”
战争,就这么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活着已值得庆祝
索马里有两张名片,混乱和贫穷。
向导对着说,在索马里,到处都是难民营,随处可见。在摩加迪沙,市中心、郊区、南部、海边,都是难民营。
一个城市的中央,一个像潘多拉魔盒一样的地方,里面充斥着灾难、疾病、、饥饿......却又如水般地安静。
仿佛无声控诉,也仿佛默认宿命。
索马里就像一个双面性格的神秘人,枪口代表了她的暴戾,笑容代表了她的友好。
索马里国家大剧院看守人,一男一女,满脸笑容,非常热情与一伙打招呼,口中不停用中文说着:“中国和索马里人民友谊万岁”。紧接着,这两老人开始载歌载舞,他们唱的歌也是中文:“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呀,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暴力和子弹的国家,他们保持着最普世的微笑。这是索马里之行我见到的第一张没有消极内容的笑容。
庆祝索马里卫星电视网开播一周年,在索马里国家大剧院有多人聚集,而在时任索马里总理发表讲话的时候,一名年轻的女子,引爆了捆在自己身上的炸弹。至少有十几个人当场丧生,索马里奥林匹亚组委会主席和索马里足协主席都当场死亡,还有几十人受伤。
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的人们,应该好好珍惜现有的东西。我们太多的人,每天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抱怨、在怨恨、在计较,可是我面前这个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双腿、失去了一切的孩子,却乐观地告诉我,“至少我还活着呢”——活着一致的庆祝。
至少历史还在,至少还有未来
“放下枪,拿起笔。”墙壁上的一个标语,这应该是在索马里看到的最具正能量的句子。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摩加迪沙的街头见到的是冷漠和暴力的眼神、在贫民窟见到的是天真和无奈的眼神、在医院见到的是呆滞和绝望的眼神、在剧院见到的是坚强和和蔼的眼神;在学校,见到的是索马里另外一种眼神:专注和求知欲。无疑,这种眼神正代表着索马里的希望。
索马里拥有非洲国家中最长的海岸线,风景优美的海滩,是这个国家的骄傲之一。
如今,索马里依然混乱无序,每天都在上演着悲剧;虽然这里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饿和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但是他们的另一面,依然倔强地保存并延续着。在困苦中,依然有许多人保持着微笑和乐观,有许多人回到这里志愿援建自己的祖国,有许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期待美好的明天......
至少历史还在,至少还有一些人牢牢守护着民族的根。能珍重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未来。
许许多多的索马里人,都相信还有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们。我们也相信,这个国家和人民,会一天天地变好。
图源网络,不妥删。
编辑▏Neal
撰稿▏Neal
?Veal记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