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刊出的《阅读时,我们在一起
界面文化编辑部私人书单》一文中,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编辑部的全体成员一同梳理了过去一年中最值得阅读的图书。回顾之后,便是展望。站在年新年伊始,我们从各大出版社及刚刚在北京闭幕的图书订货会上收集了颇多讯息,以期为你呈现接下来这一年里的值得期待之书。
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一起阅读。
原创文学: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开始消融
年写出长篇小说《出家》的张忌,今年将推出他的短篇小说集《搭子》,同样由中信·大方出版。上一部长篇“出家”讲的是寺庙里的寻常烟火,这一部“搭子”说的则是普通人的生活万象:离异女人找搭子、中年男人在工作与家庭中疲惫周旋、夫妻在异乡开店等等。题材很寻常,张忌的姿态却很难得,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更像是一位“尘世说书人”,接续的是中国长久以来的“说书”传统,由此,我们也期待看到与《出家》一样好看的小说。
人们对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古船》和《九月寓言》上面,然而他已经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作——在《独药师》()之后,张炜又在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长篇小说新作《艾约堡秘史》,这是一部透视中国巨富人士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私营企业巨头吞并海滨沙岸的事件。我们要问的是,文学应该紧追现实吗?同样基于现实事件,这本小说会成为另外一本《第七天》吗?唯有看完才能见分晓了。同时,据作家出版社消息,年贾平凹也将推出新作《山本》,据说该书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详情还未可知。
《搭子》《山本》和《艾约堡秘史》
韩松的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医院”系列写到了第三部,亦即终结篇,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医院里,人类用高科技手段来复活死者,形成一种亡灵形式的相对存在。从“地铁”、“高铁”写到“医院”,近年来韩松描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最诡异的、幽暗的空间。在接受界面文化专访时,韩松也说,“赵树理、汪曾祺笔下的世界早就消失了。我写的这个世界就如同现实一样,并不是我要它多么诡异,也不是看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看来的,我只是贴合现实。”
与以上“纯”小说不同,作家周大新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天黑得很慢》,采用“拟纪实”的方式,反映中国老龄社会的种种问题:养老、就医、再婚、儿女等等。近年来书写老龄社会问题的作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比如去年常青的《如何老去》还有普玄的《五十四种孤单:孤寡老人口述实录》,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龄化的问题。这本小说置身于纪实与虚构之间,也许会为这一问题赋予更深刻的洞见。
“第三代诗人”于坚也采用非虚构的写作方式书写了云南建水,这便是由楚尘文化推出他的《建水》。几十年间,诗人于坚穿梭在建水的大街小巷,体悟人情风俗、口味等“地方性”是如何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幸存的。这位以口语、叙事著称、曾以《0档案》震动文坛的诗人,可能是适合述说古城日常生活的人。
继回忆父母的《回望》之后,金宇澄又要推出作品集了。这次的“三册一辑”分别以《轻寒》《方岛》《碗》命名,横跨创作生涯30余年,收录了多部中短篇小说、非虚构作品以及作者手绘插图27幅,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在今年1月的台北书展上,这套书获得了“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首奖,可见,金老师不仅讲长篇故事好看,写中短篇也是好看的。
很久未出新作的作家余华今年将在译林出版社推出随笔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个充满人道主义风格的“标题”来自其中一篇文章。文集收录了余华近年来应邀在海外和国内发表的演讲文章。在刚刚过去的年,余华散文集《文学或者音乐》也由译林出版。年,作家王安忆的评论集《麻将与跳舞》将由人民文学社推出,顶着这样俏皮的名字,内容却是一部评论集,选入了她的《知识的批评》《地母的精神》等篇目。广西师大出版社去年推出了她的《小说与我》,既是王安忆六节写作课的记录,也是她多年的创作心得总结。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的《九个人》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张新颖是沈从文研究专家,曾著有《沈从文的后半生》。《九个人》讲述了包括沈从文在内的九个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分别是黄永玉、贾植芳、萧珊、熊秉明等,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同样也在今年,他的《沈从文的前半生》也将由理想国出版,与前一部的“后半生”形成“合璧”。
“大家读大家”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家读大家”系列也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