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英国历史沿革第二十六期
TUhjnbcbe - 2023/3/28 18:39:00
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 http://m.39.net/pf/a_4501962.html

斯图亚特王朝世系

四、詹姆斯二世

詹姆斯*人叛乱

卡洛登战役

(一)在普里斯顿潘斯之战中失败后约翰·科普爵士被亨利·霍利中将接替,出任苏格兰皇家部队总司令。年后期查尔斯王子的雅各布军队向南进军伦敦。查尔斯王子只差德比一步就转身向苏格兰北部进军,在那里加入雅各布派军队包围斯特林城堡。霍利中将率领军队从爱丁堡出发解救布莱克尼,抵达福尔柯克,准备最后接近,皇家军队在那里扎营。年1月17日有人看到叛军向城镇西南部的福尔柯克摩尔进军,皇家军队在霍利的住处被传唤时集结起来。霍利一开始不相信叛军会挺进,最后他飞奔进营地,霍利命令他的军队向沼地进军。天气变坏让雨下得很大,天也快黑了,皇家军队在大雨中出发向沼地进军。炮兵陷入山脚的泥泞中使霍利失去战斗的重要资产。在年雅各布派崛起时霍利就形成这样一种观点,高地人不会对抗骑兵,他的三个龙骑兵团没有足够的素质来检验这种观点。皇家军队在原野上迎战叛军,三个龙骑兵团先于步兵在左翼集结,霍利命令他的龙骑兵冲锋。龙骑兵走近高地人时遭到一记凌空抽射,导致他们冲出山头逃回福尔柯克。高地人随后攻击皇家足的两条防线,除了三个守住阵地的团外大部分的皇家军团都逃跑了,这三个团以稳定的截击迎接高地的冲锋,然后井然有序地从山上撤回到他们的营地。约翰·科普爵士在普雷斯顿潘斯战役中战败后赚了1万英镑,打赌他的继任者霍利会像以前一样被高地人打败,他赌赢了,皇家军队败了。战斗结束后霍利率领军队回到爱丁堡,年1月0日坎伯兰公爵来到这里接管指挥权,并将在一个叫卡洛登的地方把高地人打回老家。

(二)年1月0日坎伯兰公爵抵达爱丁堡接手霍利将军的皇家军队指挥权,法尔柯克战役失败后的第二天坎伯兰沿着海岸迂回的路线向北进军,这样军队就可以得到舰队的补给。军队在阿伯丁停留几个星期,由于无法从布莱克尼将军手中夺取斯特林城堡,查尔斯王子率领军队向北撤退到因弗内斯。在那里他开始跨越高地的行动,占领乔治堡和奥古斯都堡,并痛击剩余的*府军。在阿伯丁坎伯兰为即将到来的对抗高地人的战斗做好准备,坎伯兰和他的士兵们下定决心,不会再有像普里斯顿潘斯之战和福尔柯克会战那样的失败。除了练习凌空射击外部队还学习一种刺刀格斗,在英国军队中刺刀的使用就这样被第一次教授。在18世纪军事权威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团级以上。科普和霍利分别在普雷斯顿潘斯战役和福尔柯克战役中担任过指挥官,虽然是将军但他们没有权力确保他们的军队装备得当。坎伯兰公爵是国王的次子,是一个决定性的权力来源,他可以确保他的军队拥有*府各部门所需的装备和支持。舰队为他提供补给,而军械是一个独立于军队的机构,提供他强大而精良的炮兵列,坎伯兰得到英国主要炮手的支持。雅各布派军队的处境不太好,在福尔柯克战役之后许多高地人在战斗结束后回国,这一数字严重下降。补给组织得不好,聚集在因弗内斯郊外的荒原上的各兵团口粮不足,高级军官中有不同意见,查尔斯王子拒绝关心他不断恶化的军事局势。

(三)查尔斯王子的副官奥沙利文秘书长选定一个职位,雅各布派军队将在这个职位上与坎伯兰的军队作战。奥沙利文选择一片开阔的荒原,北面是有围墙的卡洛登围墙,南面是库洛登公园的围墙。乔治·默里勋爵和其他高级军官指出,鉴于坎伯兰强大的火炮,这种开阔的土地是不适宜的,王子拒绝改变奥沙利文的选择。年4月15日皇家军队在奈恩安营扎寨,庆祝坎伯兰公爵的生日。那天晚上雅各布人企图夜间袭击坎伯兰的营地,前进的道路是失败的。黎明时分雅各布人还没来得及发动进攻,只好精疲力竭、灰心丧气、饥肠辘辘地返回卡洛登。这一失败加剧查尔斯王子和他的一些重要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许多高地人去寻找食物或睡觉。年4月16日吃饱睡足的皇家军队早起,开始向库洛登进军,分成四个纵队向沼地进军。高地营地发出警报,并鸣枪召唤部族进入战斗位置。除了物资短缺和人员精疲力竭外雅各布军队还面临着困难,军队的重要部分在北部追捕劳登的*府军。许多离开兵团去觅食和睡觉的人没有听到召唤。叛乱的衰败给军队带来压力,麦克唐纳家族的克兰纳德家族和格伦加里家族之间的一场纠纷导致许多人返回家园。剩下的麦克唐纳家族很不安,他们被分配到军队的左翼而不是右翼,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权利,战斗开始时他们无法被说服冲锋。

(四)皇家大炮向雅各比派防线开火,而不足的雅各比大炮无法有效应对。查尔斯王子预料坎伯兰会进攻,他等待着坎伯兰正在前进的消息,但是皇家军队没有行动。轰炸仍在继续,给高地人造成伤亡,许多不太坚定的雅各布派团的士气也受到严重破坏。查尔斯王子终于被说服必须命令高地人在军队开始崩溃之前冲锋,他派遣助手前往前线各处发动攻击。在左翼中珀斯公爵试图说服麦克唐纳,但他们拒绝了。在雅各布派前线的其他地方进攻的命令立即得到服从,高地人渴望从刺耳的枪声中逃脱,与敌人搏斗。奥沙利文所选位置的一个缺点是前面没有注意到一块泥泞的地面,这造成队形不整。皇家第一线的所有步兵团都向进攻的高地人开火,大炮正在发射火枪弹,幸存的高地人猛击巴勒和芒罗的兵团。激烈的肉搏发生了,这一次与之前的两次战斗不同,皇家军队打了出来。坎伯兰命令后方兵团支援前线,设法通过前线的高地人被这些团击落。那些在冲锋中幸存下来的高地人返回叛军的防线,在他们经过的时候受到进一步火力攻击。皇家龙骑兵向前移动,穿越战场。坎贝尔穿过卡洛登公园,从叛军右翼后方出来。查尔斯王子骑马逃走,部族团离开战场,他们的撤退被爱尔兰的纠察队和其他正规的步兵团掩护,战斗结束了。悔恨不已的查理斯王子抛弃他在不列颠的支持者,灰溜溜地逃回法国,结束这场闹剧。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詹姆斯*人再也没有能力掀起像年这样的叛乱,汉诺威王朝的地位安泰。

光荣革命

(一)光荣革命是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年英国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国王统而不治的宪*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体即起源于光荣革命。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人与部分托利*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斯二世废黜。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执*)。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斯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年4月和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二)宽容宣言又称《宽容异教宣言》,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颁布的旨在恢复天主教的文件。年月15日查理二世为实施《多佛尔密约》关于恢复天主教的条款颁布《宽容宣言》,宣布国王有权终止关于惩办非国教徒及天主教徒的《刑事法》的效力,该宣言实为查理二世恢复天主教的第一步。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普遍反对,查理二世被迫向议会妥协,于年月宣布撤回该宣言,议会随后又颁布《宣誓法》。年4月詹姆斯二世再次颁布《宽容宣言》,宣布议会所通过的反对天主教徒和非国教徒的《刑事法》及《宣誓法》无效。其目的是恢复天主教的*治权利,为了获得不信国教的长老派、独立派及教友派的支持,但仍然遭到大部分与反对派有联系的非国教徒的反对。年5月詹姆斯二世又一次颁布《宽容宣言》并下令在教堂宣读,但遭到七名主教及多数教堂的反对,此事件是促成“光荣革命”的因素之一。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和托利*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

(三)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后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这次*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治妥协,*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上届议会在年1月被解散后查理二世又于年月在牛津召开新的议会。这届议会之所以要从伦敦改到牛津召开,是因为查理二世觉得伦敦的反*府力量过于强大、辉格派在伦敦城区的资产阶级中有众多的支持者,萨夫茨伯里及其追随者常以其人多势众来要挟国王。为控制议会的查理二世将军队调到牛津,派军驻守在从伦敦通达牛津的要道之上,下院议员见此情形也成群结队前往牛津以壮声势。伦敦市民闻讯也有很多人涌向牛津,形势颇为紧张。与此同时查理二世又和路易十四进行谈判,他向路易十四表示他将不参加奥兰治亲王所组织的反法联盟,路易十四则表示作为回报的他将赠给查理二世补助金。

(三)两人谈妥条件以后查理二世感到不再需要议会通过议案给他以补助金,他不再害怕议会的要挟,就在当年月将“牛津议会”解散。这是查理二世在位时期的最后一届议会,查理二世解散了“牛津议会”之后感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缓和人们的强烈不满情绪,于是在4月间宣布重新实施“刑事法”。但不久之后(年10月)在詹姆斯的建议之下*府部门又讨论关于暂停实施“刑事法”的问题,年*府利用所谓“莱伊宅阴谋”案件对辉格派的领导人加以镇压,使辉格派的力量大受影响。事情的经过是当约克公爵詹姆斯从国外回到英国后人们担心,一旦他继承王位他肯定将在英国推行天主教并对英国新教徒进行迫害,所以一些辉格派人士秘密计划,设法消除这种威胁。年辉格派人士听说国王和约克公爵要到纽马凯去观看赛马,归途中将经过赫特福德郡一条大路,路边有一所“莱伊住宅”。这里地势险要,正好过去参加过革命的伦勃德就住在这里。有人认为如果在这里埋伏数十名武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将国王的卫队制服,然后就可以将国王和约克公爵除掉。但纽马凯突然发生一场火灾,赛马未能按计划进行,国王和约克公爵提前回到伦敦,于是密谋败露。辉格派*治活动家罗素、西德尼被处决,蒙默思、拉雷、韦尔德曼等被流放,另一个辉格派*治家埃赛克斯伯爵在受审前自杀,这就是所谓的“莱伊宅阴谋”案。

(四)当时也有许多人怀疑所谓的“阴谋”是否真有其事,经过这一事件后整个辉格派都受到不利的影响,在*界的势力骤然衰落。原来在“天主教阴谋”案件发生后英国曾掀起一股反天主教的狂热,一时辉格派影响大增,在“莱伊宅阴谋”事件的消息传出后辉格派却成了这次事件的*治受害者。查理二世在年处决一些所谓“莱伊宅阴谋”的参与者后又对地方上的许多郡*府加以清洗,将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辉格派人士加以撤换,使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大多为拥护*府的人,其中许多人都是托利派。本来以前就曾发生过多次国王*权企图控制地方*府的事,20年代、40年代以及年“市镇社团法”都是这种企图的表现,但这一时期查理二世*府企图加强对地方*权机构的控制的措施规模最大。地方*权机构被清洗之后辉格派在地方上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了制造忠君气氛并从社会舆论上压服那些反对专制王权的辉格派,查理二世的*府还在各地有计划地组织成百上千的人签名,向国王递交表示效忠的请愿书。在经济*策上从年—年起查理二世直接控制对炉灶税和货物税的征收,使其财*收入逐年增加,到年—年时达到17万多镑。财*状况的改善加强他推行专制统治的势头,这时他的策略已不是去一味地推行天主教,而是利用非国教徒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当一些托利派的领导人迫害天主教徒和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时他非但不加制止,反而鼓励,而一些托利派人士对查理二世的倒行逆施、专制独裁的行为也听之任之,不予反对。

(五)年当查理二世不顾“三年法案”的规定逾期不召集议会,并且把为人所痛恨的詹姆斯吸收到枢密会议时并未引起任何公开的抗议。复辟后社会风气顿时改变,以前在革命时期清教盛行。清教规定禁止聚众斗殴赌博、公共场合游戏、大规模杀猪宰羊、跳舞和歌剧演出,后来这些活动又恢复。同时对过去的“弑君犯”进行惩处,这时被判定与处死查理一世直接有关的57人中有20人已经去世,另有10余人已逃往国外,剩下来还有20余人。查理二世将其中一些人赦免死罪,而把9人定为“弑君犯”判处死刑。年55岁的查理二世因中风去世。由于“排斥法案”未能在议会通过,所以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英国国王,是为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在年刚继位时查理二世遗留给他的是一个地位相当巩固的王权,一些*界人士也向他表示祝贺,并对他表示效忠。他在即位初期所执行的*策也相当有节制,并未表示出不顾议会而实行专制独裁的意向,也未表示要把天主教作为唯一的宗教,而将其他新教一概加以禁绝。相反他的顾问们向他提出一些极端主义的建议,如强迫女儿安妮信奉天主教。立他的养子贝尔维奇公爵为正式继承人,在法国帮助下在英国强行推行天主教等,他都拒绝。然而詹姆斯“从表面上看去虽然是平静的、忠诚的,对他的兄长的专制独断的行为表示驯服,但在这种假象之下他却隐藏着愤恨、野心、宗教偏执。他在即位后发表的宣言和谈话中虽然一再声明他将保持英国国教会的原则,宣称为了民族利益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将维护英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

(六)然而就在他即位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他就到他的小礼拜堂去做天主教的弥撒,这说明他的上述宣言不过是为了稳定局势的一种权宜之计。詹姆斯二世即位后不久爆发两次起义,一次是年5月在苏格兰爆发的阿吉尔领导的起义,苏格兰人不满英国*府迫害新教徒和加强专制制度的措施故起而反抗,但起义很快被镇压。另一次起义是蒙默思领导,年6月在萨默塞特和西多塞特、东狄容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信奉新教的纺织工人和其他城市中下层人民拥戴信奉新教的蒙默思来反对詹姆斯二世,起义者人数达数千人且声势浩大。蒙默思本是查理二世的私生子,年查理二世突然去世时他正作为奥兰治亲王威廉的贵宾,在荷兰的海牙同他的情妇温特沃思寻欢作乐。他原来以为他作为查理二世的男性后裔可以继承王位,未料到他的叔叔詹姆士坐上国王宝座。消息传来后他身边那些因参加年“莱伊宅阴谋”而被迫流亡的人,竭力怂恿他回国去夺取王位,于是他就同他的追随者于年6月乘小船在波特兰岬角不远处的一个港口登陆。登陆后他立刻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一天之内就有千余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蒙默思指控詹姆斯二世毒死查理二世,并宣称当时的议会为非法而必须解散。他的言论起了反效果,在*界引起恐慌。他在英国西部所取得的胜利,特别是他在短期内就集结三千人的武装,使一些*界上层人士感到这可能会导致像40年代那样可怕的内战。这是他们所预想到的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中最坏的事,因而他们希望将蒙默思的反叛尽快加以彻底击败,包括辉格派在内的*界上层人士及一般的贵族、乡绅都对蒙默思起义抱敌视态度。

(七)事实上复辟时期的*治基础本来就是城乡有产阶级对40—50年代革命运动的反动,是为了防范中下层人民的“反叛”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当蒙默思的起义中涌进大量城乡中下层人民之后,当蒙默思发表上述激烈的言论之后,统治阶级立刻联合起来反对起义。蒙默思的队伍在英国登陆后不过一个月就遭到国王派来的大军的四面围困,这时苏格兰由阿吉尔和伦勃德领导的起义已被镇压,虽然蒙默思起义队伍中的手工工人、矿工及其他中下层人民英勇奋战,但终究敌不过国王派来的大军。年7月15日起义队伍在赛吉穆尔被*府军击溃,蒙默思只身逃走,几天之后被俘获,然后被处决。随后大法官杰弗里斯被派到西部地区,对被俘的起义者进行“血腥的审判”绞死三百人,并不顾刚通过的“人身保护法”的规定将多个起义者流放到英国殖民地巴巴多斯,有产阶级的贵族和乡绅对此却无动于衷。蒙默思起义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中只是一个插曲,主潮仍然是以詹姆斯二世为首的上层统治集团企图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并推行天主教,而以英国国教徒为主的托利派和以新教左翼为主的辉格派等则对詹姆士二世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行为竭力抵制。这两股势力的斗争仍然是决定英国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蒙默思的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中下层人民反叛的威胁已经消除,詹姆斯二世为首的上层统治集团即着手去加强君主专制并强行推行天主教。他在议会发言中表示为了防范社会动乱,被派去镇压蒙默斯起义的军队不能解散。非但如此他还把原来只有人的军队扩充到万人左右,并将其中约1/2的军队驻扎在伦敦,以随时镇压伦敦城区人民可能发生的骚乱。他还不顾“宣誓法案”的规定,在军队中提升天主教徒为军官。

(八)以前查理二世企图用控制民兵来加强其专制统治,后来詹姆斯二世则想用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达到这个目的。然而在这段历史时期里英国人民对军队在*治中所起的作用抱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一点与欧洲大陆各国有明显的不同。英国一般人民以及乡绅、贵族一向把军队看成是加强专制暴*的邪恶工具,议会里一些议员也认为从历史的教训来看在40年代革命时期,自从年“新模范军”建立之后军队就成了左右国内*治局势的主要力量,议会处处受军官们的摆布,所以詹姆斯二世此举在*治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敌对情绪。詹姆斯二世的上述行为还受到一些枢密会议成员的反对,虽然詹姆斯二世认为枢密会议的主席哈里法克斯肯定不会支持他的这些*策而立刻将之解职,另任桑德兰伯爵接替(桑德兰是一个无原则的投机家,他为了取悦詹姆斯二世皈依天主教)。但其他大臣(如掌玺大臣诺斯以及伦敦主教亨利·坎浦敦等)也对詹姆斯二世公开表示不满,掌玺大臣是掌管英国的国玺,负责保管国玺和起草、颁发各种*府文件。历来就是*府首席大臣,因为他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国玺的掌管人。所有重要的*府法令、条约、议会宣召令、国王赏赐令、委任书、特许状均由大法官拟定和颁行,都必须加盖国玺才能生效。掌玺大臣在国务重臣中位列第五,在枢密院议长之下,但在掌礼大臣之上。此职并无特定负责事务,是英国的闲职之一。掌玺大臣起初负责君主的私玺(与国玺相对,国玺由大法官负责),出任此职者往往同时是内阁阁员。掌玺大臣是英国*府最古老的职位之一,在今日已无特定功能,此职的用途类似于不管部大臣,二次大战结束后出任掌玺大臣者通常兼任上议院领袖或下议院领袖。

(九)尽管如此但詹姆斯二世一意孤行,当诺斯去世后他任命以残暴闻名的杰弗里斯担任掌玺大臣,并在当年11月20日下令议会休会,再未重新召集议会。詹姆斯二世的行为在英国社会各界人士中引起很大不安,正在这个时候发生法国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的事件,消息传到英国后更使人们大为震动。法国许多受迫害的胡格诺教徒逃到英国,他们讲述许多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受天主教迫害的情况,激起英国人对天主教的更大愤恨,从而更坚定他们反对推行天主教*策的詹姆斯二世的决心。但詹姆斯二世早已皈依天主教,面对国内公众的反对时不为所动,而这时发生的“高登控告赫尔斯案件”也助长詹姆斯二世推行天主教的决心。6年6月罗马天主教徒赫尔斯的仆人高登向高等法庭控告赫尔斯未按照“宣誓条例”进行宣誓就担任军队的军官,高等法庭审理此案时在12个法官中有11人认为国王有权对个别信奉天主教的人实行“赦免”,使其可以不遵守“宣誓条例”的规定在民*或军事部门担任职务。理由是英国国王是英国的最高统治者,英国的法律就是英国国王的法律,英国国王有权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特定的理由而暂缓实行刑事法。只有1名法官表示反对,这个案例使詹姆斯二世觉得他可以利用他的赦免权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天主教。与此同时他还建立一个宗教委员会,其性质类似在年经过“长期议会”的斗争被废除的特权高等法庭,其职能是防止英国国教徒反对天主教的布道行为。在詹姆斯二世推行天主教的过程中他同伦敦主教的冲突使他受到很大的挫折,天主教教徒在詹姆斯二世的保护下势力日甚一日,他们公开建立组织传播天主教教义。

(十)6年月詹姆斯二世又发布指示要求布道者根据教义问答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传教,而不应传播反对天主教的论述,但伦敦副主教约翰·夏普却不遵守这个指示。詹姆斯二世即命令伦敦主教康普敦暂停夏普的布道权,但康普敦拒绝照办,詹姆斯二世就在6年9月停止康普敦的职务。康普敦以前曾在枢密会议任职,后被詹姆斯二世逐出枢密会议,后来又被停止主教职务。然而康普敦坚决不向詹姆斯二世屈服,使詹姆斯二世的威信受到很大影响。在接连碰壁之后詹姆斯二世企图取得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的支持,以共同反对英国国教中那些坚持不宽容*策的人。6年他颁布一些有利于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的决定,但并未收到显著的效果。接着他又派遣威廉·宾恩(即美洲宾夕法尼亚的开拓者)到荷兰去会见奥兰治的威廉和玛丽,要求两人支持他在英国执行取消“宣誓条例”和“市镇社团法”的*策,但这两人见詹姆斯二世在英国声名狼藉,不愿与他合作。詹姆斯二世虽然遭到一连串挫折但仍刚愎自用,不肯改弦更张,反而转过头来将两个英国国教大臣克拉兰敦伯爵和曼彻斯特伯爵免职,并企图任命一个天主教徒担任牛津马格达仑学院的院长。当罗马天主教教皇计划派遣使节访问英国时,詹姆斯二世命萨默塞特公爵主持欢迎仪式,但后者拒绝。詹姆斯二世一意孤行地推行天主教的行为,已引起英国许多人士的公开反对。关于詹姆斯二世的任性和固执据说查理二世生前曾讲过这样的话:“你们将会看到当我的兄弟作国王之后,他将由于他的宗教狂热而丢掉他的王国,并将由于他的不加检点的放肆行为而丧魂落魄。”果然詹姆斯二世不通情理的蛮横行为导致严重后果。

(十一)詹姆斯二世加强天主教的企图引起英国大多数人的反对,辉格派和托利派在这个问题上逐渐联合起来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在这样的局势下詹姆斯二世企图建立以他为首的包括天主教徒和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的联合,以作为他巩固统治的基础。年4月4日他发布“赦免宣言”,并取消反对天主教的刑事法和“宣誓条例”。他原希望此举能得到非国教徒的响应和议会的支持,但是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詹姆斯二世的这些措施不过是加强天主教的一个步骤。哈里法克斯在致非国教徒的信中说:“非国教徒们,人们现在紧紧地拥抱我们,只不过是为了在另外的时候更加压榨我们。罗马天主教徒不但不喜欢他所允诺的自由,而且在原则上,他也是不可能给人以自由的。”詹姆斯二世未能如愿,就在年7月将议会解散,并决定新议会的选举延期举行,因为詹姆斯二世感到拥护他的人不可能在新选举中占据多数。年4月27日詹姆斯二世重新发布“赦免宣言”,并命令在以后的两个星期日在教堂里宣读,他指望这个“宣言”能受到非国教徒的支持,从而使英国国教徒陷于孤立。然而“宣言”发表以后许多英国国教徒指责国王的这个举动为非法,有90%的教士拒绝服从。5月18日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桑克洛夫特和另外6个主教拟订一份“请愿书”,指出国王此举是非法的。“请愿书”中说:“国王的‘赦免宣言’是建立在国王豁免权基础上的,但这种豁免权在议会早已多次宣布其为非法。”*府下令将7名主教以煽动罪交付法庭审讯,但詹姆斯二世的行为如此不得人心,甚至连他自己的亲信大臣桑德兰和杰弗里斯对此都不以为然。结果法庭在年6月0日正式宣布7个主教无罪,*府威信扫地,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基础受到严重破坏。

(十二)就在全国各*治、宗教派别的人士联合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的时候,突然传来王后玛丽在6月10日生了一男孩的消息。原来人们还抱有一种希望,即在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死后将由信奉新教的玛丽公主或安妮公主继位,君民之间由于宗教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可望逐步消失。后来国王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将由他继承王位,而这个王子很可能将是一个天主教徒。人民的希望破灭了,群众的情绪更加激动。群众的*治态度这时已发生剧烈的变化,本来自40年代革命以来英国人民普遍对英国的主教制和主教们抱有反感,认为它是专制君主制的支柱。后来由于英国国教的主教们强烈反对詹姆斯二世,似乎变成反对君主专制的英雄,群众对主教们的态度很快改变。当上述7个主教被国王下令送往伦敦塔囚禁时沿途群众对他们欢呼致意,6月29日7个主教被带到法庭受审时许多人密切注视着审讯的结果,当次日法庭不顾国王的旨意而宣布7名主教“无罪”时群众以欢呼迎接他们,甚至军队里的士兵对此也欢声雷动。直到这时为止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虽然不满情绪甚为强烈,但是还想尽量避免过激的行为,以免再次发生像40年代那样的大规模流血事件。但詹姆斯二世仍然一意孤行,毫无让步之意。到了6月0日七主教被法庭宣布为无罪的当天晚上,以“七圣人”(包括之前停职的伦敦主教康普顿)与迫于形势联合的两位托利*领袖和四位辉格*领袖商量致书给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奥兰治的威廉,邀请他率军到英国来反对詹姆斯二世,他们则保证给予协助。

(十三)信中说:“我们深信我们的状况将一天比一天坏,而我们又无力保卫我们自己,因而我们恳切希望在为时不太晚的时候,能找到一种补救的办法,我们也将对此作出我们的贡献。”7人还商量好在即将发生的事件中每个人所将担任的具体任务。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英国国内的整个形势仍然尚未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七圣人致书奥兰治的威廉的消息传出后仍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太过分了。诺丁汉伯爵表示:“这是大逆不道的犯法行为。”如果没有奥兰治的威廉的入侵,“光荣革命”或许会是另外一种形式。然而从复辟以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主流的方向却是不可改变的,这个历史发展的主流就是复辟君主专制的倾向和议会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斗争。从长远来看这一斗争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复辟君主专制的企图必然失败,议会民主在有限的程度内,也就是说类似40年代内战开始之前的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的制度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奥兰治的威廉很早就密切注视着英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并派人到英国去探听虚实。年春他派遣冯·狄雅克维尔特到伦敦,表面上他是作为奥兰治的特使到英国来祝贺詹姆斯二世的弄璋之喜,并试图劝说詹姆斯二世采取温和的*策。但实际上他却多方与一些大臣接触,试探他们的态度。结果他发现不论是辉格派或托利派的主要领导人都对詹姆斯二世的*策表示不满,于是他就向这些人暗示一旦需要奥兰治的威廉和玛丽可以向他们提供援助。

(十四)本来威廉对英国事务的关心主要是担心英国*府执行的加强天主教并与法国联合的*策可能危害到他的利益,后来由于欧洲大陆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让威廉的地位渐趋稳固,到年只剩下英国的王室仍与法国联合成了威廉时刻担心的问题,所以威廉加紧向英国秘密派人刺探情报,制造反天主教和反对法国的舆论和活动。到了年6月威廉又派苏列斯坦到伦敦,进一步和一些重要*治人物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此时威廉通过各种渠道已感到对英国的入侵有了较大把握,6月0日英国7个著名人物向他发出邀请书请他前来英国时,他即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为名率军入侵英国。年11月1日他指挥下的1.4万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11月5日在德文郡的托尔湾登陆,径直向伦敦推进。奥兰治的威廉率军入侵英国之时正巧碰上一些有利的因素,年9月法国决定派军去攻打德意志的选帝侯国,使威廉解除后顾之忧。当威廉率领1.4万军队分乘艘船舰扬帆西驶时原拟于英国北部登陆,英国的丹比等贵族已按预定计划等候在那里准备与他会合。但由于风向不定导致他率领的船舰先被吹回,后又被一股“清教之风”(人们对当时刮起的东风的称呼)吹过多佛海峡,于11月5日在德文郡的托尔湾登陆。而英国在海岸警戒的船舰则因为逆风,只得停泊在港口内无法驶出。威廉在托尔湾登陆后率军向内陆推进。当时威廉的军队共1.4万人,而英国的军队则有4万人,众寡悉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詹姆斯二世既不向臣民表示任何变通之意,也不命令军队到西南部去抵抗威廉的入侵,而是下令军队向伦敦撤退,以致军心涣散、众叛亲离。

(十五)威廉在进入艾克赛特之后缓缓向伦敦推进,他避实就虚并采取迂回的方式以减少战斗中的伤亡,他这次胜利的进军被看作是17—18世纪军事战略的典范。威廉刚在英国登陆就受到当地地方官的欢迎,以后他所到之处都遇到同样的场面,有些城市还发表拥护他的宣言。其中既包括辉格派,也包括托利派,不过他们中也有分歧。以哈里法克斯和诺丁汉为首的温和派主张要慎重行事,他们顾虑一旦英国军队转而支持国王,他们的地位将会处于危险之中。而以丹比、施鲁斯伯里、德汶希尔为首的一批人则比较坚决,因为他们早在年春就和威廉在秘密联系,在英国著名*治人物中很少有人公开表示坚决拥护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奥兰治威廉的妻子)对她父亲的处境和遭遇也毫无同情、惋惜的表示,詹姆斯二世陷入众叛亲离、完全孤立的境地。他计划逃往法国,在逃走之前他以绝望的心情说:“我在受到这样的遭遇之后,如果我要出走的话谁还会感到奇怪呢?我的女儿抛弃了我,我的军队也背叛了我。这支军队是我从几乎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我对它给予大量恩宠。如果像这样的一些人都背叛我,那么我还能对那些我未曾给予过什么恩惠的人什么希望呢?”随后他先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送往法国,他自己在12月11日深夜逃出王宫,渡过泰晤士河奔向达特默思,想乘船逃往法国。但到海边时被一个渔夫发现,然后被渔夫与市民一起押送伦敦,奥兰治的威廉感到把他留在英国不免会生出别的麻烦就故意放他逃走。

(十六)这种危急的情形迫使辉格*与托利*人合作以使国家摆脱危机,起初托利*人坚持王位世袭制,主张詹姆士仍为国王而威廉只是摄*,或由其王室血统的妻子玛丽为君。但此时不得不妥协,同意由威廉与玛丽共为国家元首,并且以威廉为执行权的行使者。年初在伦敦召开上下两院联席的特别会议,会议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邀请威廉和玛丽来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后者提出一项“权利宣言”。宣言中坚持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这项宣言在年12月被议会制订为正式法律,即“权利法案”。威廉和玛丽接受上述要求,即位为英国国王和王后。同年为解决这场革命的重要起因——宗教问题,《容忍法》通过用于解决公教与圣公宗教派间得矛盾,虽然限制与束缚仍在且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容忍法》确是当时缓解矛盾的无奈之举,其对于宗教容忍的精神对于后世有更广阔的影响。年—年的事件在英国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经过这次变革之后在英国的*治生活中逐渐确立起立宪君主制的原则。

(十七)英国在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治都发生重要影响。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中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罗斯帝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年后英国的*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虽然对东欧、俄罗斯帝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治制度作为楷模。

英国君主立宪制

(一)国君主立宪制是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体类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体大大削弱国王的权力,议会及*府逐步掌握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西蒙·德·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年爱德华一世(~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有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二)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治中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治中心,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体初步确立。权利法案内容有: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权等权利;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策。随后议会又制订《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年制订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三)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权力,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议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时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虽然如此但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国家象征的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推翻君主专制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其中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四)《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君主制*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权和对行*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议员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故上院也叫贵族院。下院选举产生,贵族不得竞选下院议员。下院任期5年,届满全部改选。在年改革以前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一套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年进行第1次全国规模的议会改革,调整选区,取消一部分贵族操纵的“衰败选区”,补充或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以议员席位。整顿选举的财产资格,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得以进入议会,大大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年又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年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年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5年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通过19世纪中期议会这一系列的改革,资产阶级争得*治统治权,打击并排挤王权和贵族对议会的控制,使议会下院成为表达资产阶级意志的最高权力机构,促进议会民主。

(五)20世纪以来选举权不断扩大,年《人民代表制法》规定凡年满18岁以上没有被法律剥夺投票资格的英国公民都享有平等选举权。又规定年满21岁以上的英国男女臣民(除法律规定的少数例外)经所在选区两名选民提名、8名选民同意者可登记为候选人,候选人名单一般由参加竞选的各*派提出。人民代表制法是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改革选举制度的法律,该法主要规定选举人投票资格:取得投票资格之日应该是某一个选区的居民;必须是不列颠或爱尔兰共和国的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或18周岁以上。年的《人民代表制法》把上述条件扩大适用到地方*府的选举中,年制定本法之前英国曾在年、年、年和分别制定过《人民代表制法》。议会的职权主要由下院行使。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另一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英王批准只是一种形式,从18世纪初叶以来英王从未行使过否决权。议会的财*权由下院行使,实际上议会对财*起不了监督作用,财*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议会对行*的监督权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议员有权对*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询,有权对*府的*策进行辩论,批准或否决*府缔结的条约。最后议会有权对*府提出不信任案,这是对*府监督的最重要手段。在如果不信任案通过,根据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不信任案又称“不信任案”或“不信任决议案”,是议会制国家的议会对*府(内阁)表示不信任的议案,议会监督*府的手段之一。

(六)内阁不信任案通常在议会不同意*府的*策和施*方针时提出,如果*府提出的法案、信任案等被议会否决或不被议会信任,*府必须总辞职,或者依法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重新改选,由新的议会决定*府的去留。在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中内阁(*府)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组成,该*领袖就是内阁总理(首相),在议会下院还设有监督本*所属议员的督导员制度,并对提出和通过不信任案作了许多限制,故不信任案一般不易通过。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权组织形式。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实行内阁制的国家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有的国家虽称*府为内阁,但*府并不对议会负责而由君主或总统直接操纵,这不是内阁制,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或总统制。内阁总理或首相由议会的多数*产生,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

(七)内阁首脑拥有决定性发言权,是*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拥有大臣与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策决策权)。内阁大臣与首相在*治上共进退,内阁制与首相相辅相成,内阁首脑(首相或者总理)是下议院多数*的领袖。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或**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不论是世袭君主或选举产生的总统不担负实际*治责任,一切*治上的*策与行为均由内阁负责,元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元首对议会负责,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只有向国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策。

(八)议会君主制所确定的议会至上原则在19世纪中期确曾一度成为*治生活的现实,从19世纪末叶以来随英国*治制度渐趋保守,议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下降,国家权力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新教徒),这意味着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中央*府及其核心内阁是最高国家行*机关,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组成。议会大选后国王任命议会多数*领袖为首相并授权由他组阁,批准他提出的内阁成员名单,内阁大臣由议员充任。英国的内阁最早是由中世纪后期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该委员会在那时已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年威廉三世(~在位)从支持他的辉格*中任命枢密院成员,组成辉格*内阁,但当时辉格*在议会中并不占多数。年乔治一世(~在位)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年下院多数*辉格*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脑,沃波尔内阁是英国第一届正规内阁。但“内阁”一词直到年才见于官方正式文件,而首相直到年才开始接受国王的委任状,年的《国王大臣法》才使内阁的名称和首相的职位有成文的法律根据。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作法也成为惯例。

(九)到19世纪中期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责任内阁制要求内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但在现实生活中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往往变成内阁对议会,主要是对下院的控制。在英国的*体中立法权和行*权并不分立,议会下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立法的实权操在内阁手中。实际上绝大多数议案来自内阁,并总是在议会优先讨论,得到通过。这样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内阁是*府的领导核心,其中心人物是内阁首相,按惯例首相兼任内阁首席财*大臣。在内阁出现早期首相多由贵族议员出任,后来是下院议员任首相者居多,近百年来首相只来自下院已成惯例。首相既是行*首脑,又是议会多数*领袖,他集行*和立法大权于一身,控制着国家的统治大权。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有利的位置拓展对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掠夺,为英国积累巨额资本,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新贵族。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十)年国王讨伐议会,内战爆发,议会打败国王军队。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策,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反国王人士发动宫廷*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的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促使人们将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于是18世纪60年代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重要阶段。期中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年以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年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17世纪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殖民地,英国通过在殖民地的殖民侵略掠夺无数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积累巨额资本。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工业的发展,促进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强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有长足发展,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

五月花号

(一)“五月花”号是英国桅盖帆船,参数为长19.50米、宽7.95米、吃水.5米、排水量吨,于年下水。年9月6日该船载有包括男、女及儿童在内的名船员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前往今天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其中5人为清教徒,67人为“陌生人”(非清教徒人员),随着美国的独立后该船就此名闻遐迩。五月花号并非从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但却是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一艘最为著名的船只。五月花号载重吨、长19.5米,以运载一批分离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该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而闻名。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英国桅盖伦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导致他们错过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治文献。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有一个叫普利茅斯的小镇,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到这里瞻仰一块礁石——普利茅斯岩,因为美国的短暂历史与这块斑驳的礁石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二)年9月2日一艘排水量吨、长27米的名为“五月花号”的捕鱼帆船载着名英国清教徒,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离开英国港口,驶向遥远的彼岸。当他们离开港口时许多人都怀疑他们是否能顺利到达北美,因为当时不是航海的好季节,但他们义无反顾地迈上通向大西洋彼岸的不归路。在海上他们经历缺水、断粮、风浪等种种严峻考验,年11月11日在经过66天的漂泊后北美大陆的海岸线映入人们的眼帘。本来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使他们错过预定的目的地,只得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按照欧洲的航海传统五月花号上的人们首先登上一块大礁石,欢呼新生活的开始,后来的美国人视他们为开拓美利坚的先驱。上岸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讨论着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的问题究竟依靠什么,是领袖的权威?是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他们要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团体,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这份公约是新大陆移民重要的*治性契约,后世称《五月花号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并且将依法治理这块土地上的一切事务。这份公约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成年男子所签署,因为妇女那时还没有*治权利。年的《世界年鉴》评价该公约是自动同意管理自己的一个协议,是美国的第一套成文法,这份著名的文件也被人们称为美国的出生证明。

(三)当五月花号的清教徒们登陆后在公约上签字的41名清教徒理所当然成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第一批有选举权的自由人,这批人中有一半未能活过6个月,剩下的一半就成为殖民地的*治的核心成员。他们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通过法律选举总督和总督助理,并在年通过"统一基本法",对殖民地的*治结构和居民权利作了文字上的规定。年后殖民地代表大会变成殖民地议会,非教会成员的自由人也可以被选入议会,美国的历史由此发端。《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治性契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上的《五月花号公约》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契约性文件,内容虽然很简单却在美国*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他预示了主*治的许多理念。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它标志着*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得以实施。在王权与神权并行统治的时代《五月花号公约》虽然援引上帝的旨意为其存在的根据,但清教徒们更注重的是世俗的*治实体的运作。它所体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成为许多居民点和后来殖民地竞相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美国精神的先驱。

(四)《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人立誓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这个社会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并且将依法而行自治,这就是美国在建国之前历史上第一份极为重要的*治文献。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五月花号公约》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今天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依然是手按《圣经》,向全体公民保证遵从和信守宪法与法律。这个社会的每个个体都一致认可这个团体,制定契约,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哲学家们认为这是*府合法存在的惟一来源,美利坚国家诞生的历史及发展经历从“五月花号公约”到“独立宣言”。在人们的印象中开始于年天路客登岸的美国历史,转眼就到莱克星顿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吹起来。在美国作家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在《五月花号——关于勇气、社群和战争的故事》书中用一段鲜活的话让美国历史又被重新得到深刻的描述,从天路客登上北美大陆到美国独立战争,在这漫长的一个半世纪中发生过那些不可回避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从签订之始到如今,是美国建国的奠基。清教徒分离主义派是英国清教中最激进的一派,由于受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年8月离开英国到荷兰。其中一部分教徒决定迁居北美,并与弗吉尼亚公司签订移民合同。

(五)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全船乘客名,其中分离派教徒5名,余为工匠、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11月21日到达科德角(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于感恩节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陆前是11月11日由分离派领袖在船舱内主持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签字。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此公约奠定新英格兰诸州自治*府的基础。此次航行的主要领袖是威廉·布拉德福德和威廉·布鲁斯特,他们当时用的主要是日内瓦圣经,分别被美国清教徒博物馆和海外蒋博士收藏。五月花号是英国的一艘三桅杆帆船,排水量吨。从它的载重和当时吨商船的一般尺寸出发,可以估计它长90–英尺(27.4-.5米)、宽25英尺(7.6米)。五月花号在前往新大陆之前是一艘进行商业贸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货船,主要来往于英国和法国以及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之间。在年至年间这艘船归克里斯托弗·琼斯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舰长,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罗瑟尔港。在琼斯逝世后该船很有可能在年在罗瑟尔港被分割为木材,据称位于英国白金汉乔丹教友派信徒村外的五月花号库房就是用这些木材建造的。起初清教徒们打算搭乘五月花号和另一艘较小的船Speedwell号,第一次航行于年8月5日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但是Speedwell号漏水,不得不返回达特茅斯修理。在第二次的航行中当船只抵达大西洋时,Speedwell因再次漏水而要折返回普利茅斯。

(六)经过重新整顿后于9月16日五月花号从普利茅斯出发,单独完成为期66日的航程。船上挤满名船员及其家属,每人只得很小的空间去放置随身的行李。航行中五月花号的主船杆曾出现裂缝,最后要用一口大的铁螺丝钉去修补。五月花号在加拿大的纽芬兰省、亚法隆半岛南部的靠岸,由当地渔民提供日用品及食水补给,然后向鳕鱼角进发。他们原本的目的地是在北弗吉尼亚哈德逊河一带的陆地,但因恶劣的天气令航道偏移,在新英格兰过了一个寒冬。这延误令他们无法抵达伦敦维吉尼亚殖民公司容许他们所到的,将来成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地带。为了平息移民者在航行中积累的纠纷,也为了上岸建立新殖民地以及可能的自治*府作好准备,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靠岸于鳕鱼角时船上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成为美国日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在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结构,这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暗示许多民主的信念。《五月花号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于1年4月5日出发,从普利茅斯殖民地返回英格兰,于1年5月6日到达英格兰。

五、玛丽二世

人物生平

(一)玛丽二世(2年4月0日-年12月28日)是17世纪时英国*治家,荷兰奥兰治王妃(7年11月4日-年12月28日在任)。他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荷兰执*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国)。玛丽出生于2年4月0日,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长女。7年11月4日嫁于表兄、信奉新教的尼德兰执*威廉(后来的威廉三世)成婚,成为奥兰治王妃。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防止天主教复辟,发动一场旨在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未流血的革命(即光荣革命)。此时身为新教徒的玛丽支持威廉进犯英格兰,并于年春随威廉开进伦敦,结束父王的统治。年4月11日玛丽与威廉签署《权利法案》,两人共同统治英格兰,威廉号称威廉三世,她号称玛丽二世,同时成为苏格兰与爱尔兰女王。原本威廉并不应该当上英王,但借由玛丽登基的契机,他以武力为后盾迫使英格兰议会同意他的加冕(交换条件是签署《权利法案》),史学界普遍将夫妻俩的共治称做“威廉和玛丽”。

(二)玛丽并不热衷于统治,当丈夫威廉留在英格兰时她总是退居幕后,把大部分的权力让与威廉。然而当威廉辗转于爱尔兰和欧洲大陆指挥作战对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玛丽在枢密院的辅弻下仍旧得独自统治英伦,事实证明她是一位强大、果决、有力的统治者。当威廉动员英伦人物力进行反法的大同盟战争(-7年)时他发现自己在英伦的合法性不足,只有依靠广受人民爱戴的玛丽才能够有效地在议会发挥影响力,进行扩军加税。玛丽身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国教会的事务十分积极、活跃,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0年代以来的不良风俗。史学家认为尽管她与丈夫共有王位,但玛丽主要仍是独自行使其权力。在独立行*期间玛丽活跃于英国国教会,以奋勉于*务和强大果决著称。尽管威廉拥有大部分权力,但除了军事外在英国众多事务上主要还要依靠她来处理,后来她还自封为法国女王。因她待人彬彬有礼,性格温文尔雅,故一直得到丈夫的百般爱慕。与妹妹安妮(后来的安妮女王)素来关系不和,据说是由于她把安妮朋友的丈夫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以暗通詹姆斯二世的嫌疑定作反叛罪造成的。年玛丽二世因天花而早逝,年仅2岁。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历史沿革第二十六期